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

ID:20292608

大小:6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2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_第1页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_第2页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_第3页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_第4页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国家的兴衰、国家的发展系于教育。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我想提四点要求供大家参考:一,教育要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二,教育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三,教育要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要求。四,教育要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广大教师应当成为善良的使者,挚爱的化身,做品格优秀、业务精良、职业道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一要充满爱心,忠诚事业。二要努力钻研、学为人师。三要以身作则,行为世范。《良心责任本领》一、规范办学行为是校

2、长的良心校长的良心表现为:一是公平之心。二是大爱之心。三是“优教”之心。四是敬业之心。五是豁达之心。六是诚信之心。一位有良心的校长,自觉地规范自己的办学行为,应当做到“三个善于”:一是善于“高位思考”,做规范办学行为的引领者。二是善于“换位思考”,做规范办学行为的促进者。三是善于“错位思考”,做规范办学行为的探索者。二、推进素质教育是校长的责任责任所在,要求所系。责任所在,任重道远。责任所在,思路要明。责任所在,育人为本。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用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教育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3、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特点,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和成功的机会。一是德育为先。二是能力为重。三是体美俱进。责任所在,创新制度;责任所在,合力推进;责任所在,提升自我。三、切实有效减负是校长的本领减负要讲科学性。减负,一要考虑到学生对课业负担量承受的阈限和能力具有个体差异性。二要考虑课业负担在地区和学校的分布上具有差异性和不平衡性。三要考虑课业负担在学科和“五育”的分布上具有不均衡性。减负重点是减作业;减负需要创新思路。减负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减负的前提是依法办学、规范办学。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与优质教学,必须认真严格地遵循以下三条规律:第

4、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第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第三,“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区委李纯涛书记在盐都区庆祝第25个教师节大会上的讲话摘要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方针。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祖国的未来与人民教师的使命”。联系这个主题,重温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伟大教育思想,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到:唯有坚持“三个面向”,立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素质教育,学生为本”,才能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让盐都教育事业长盛不衰,这也是今天大会的宗旨所在!素质

5、教育,学生为本。“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国运昌盛系于教育。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青少年肩负着国家的未来,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借此机会,我向同学们提三点希望:一是希望你们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二是希望你们把社会实践作为成人成才的必由之路。三是希望你们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同志们、同学们,“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减负增效进位争先塑创盐都素质教育新优势区教育局袁德林(2009年6月27日)一、把握“

6、四名”内涵,增强行动的自觉性主动性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名在减负、名在特长、名在名师、名在文化”的科学内涵,增强实施“四名”工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理解“四名”工程内涵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重点:1.追求轻负担高质量,走内涵发展之路。2.追求办学行为规范而个性鲜明,走特色发展之路。3.追求让学生全面而主动生动活泼发展,走素质教育之路。4.追求区域教育持续优质发展,走不断进位争先之路。二、突出工作重点,抓好减负增效1.落实“五严”规定,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降减下去。2.追求高效低耗,把教学质量提升上来。第一,抓好文化课教学。第二,要大力度培养学生特长。

7、第三,坚持德育为先。3.以有效教学为抓手,把教师队伍素质提升上来。各学校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大人才使用力度,加大人事改革力度。4.重在建设,把学校的文化品位提升上来。做优做美学校物质文化;精磨细炼学校制度文化;努力培育学校精神文化;营造高尚和谐的学校人际文化。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令行禁止收到实效:1.强化领导,统筹协调。2.造浓氛围,形成合力。3.全面推进,突出重点。4.考评奖惩,动真碰硬。张瑞卿同志在全区实施学校“四名”工程深化素质教育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2009年6月27日)一、充分认识实施学校“四名”工程、深化素质教育的重大

8、意义首先,是教育系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其次,是推动教育创新、提升教育内涵的迫切需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