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复习

中国现代史复习

ID:20296058

大小:5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2

中国现代史复习_第1页
中国现代史复习_第2页
中国现代史复习_第3页
中国现代史复习_第4页
中国现代史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史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十四章1931年9月18日晚上,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村附近的南满铁路一段路轨。却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军守备部队。突然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并于19日晨完全占领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中日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第一,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根本转变,即以武力灭亡中国阶段的开始。从此,中日两国间开始了长达十五年之久的战争。第二,九一八事变,日本大规模武装侵略和独占中国的政策,打破了列强共管中国的均势,使中日民族矛盾大大超过了中国同其他列强

2、的矛盾,成为中外矛盾中的主要矛盾。第三,九一八事变,使中国国内阶级矛盾发生变化,全国各阶层民众纷纷觉醒,抗日民主运动兴起。二、不抵抗政策南京政府为什么执行不抵抗政策?1、两国实力悬殊,对抗战没有信心。2、国家没有做好战争准备。3、忙于剿共,分兵不足。4、幻想国联帮助中国,制裁日本。5、汪精卫、何应钦等亲日派主张。第十五章长城抗战的意义长城抗战,是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民抗日斗争中战况激烈、规模较大的一次重要战役。中国军队以十分顽强的战斗,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从而使中国人民受到鼓舞,增强了抵抗侵略者

3、的信心和勇气。塘沽协定:1933年5月30日,北平军分会总参议熊斌作为中国首席代表到达塘沽,日方以冈村宁次为代表,签订《塘沽协定》。《塘沽协定》是一个丧权辱国的协定。它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东北三省和热河的占领,确认长城线为“满洲国”的“国界”,使中国丧失了对冀东22个县的完全统治权,为日本进一步入侵华北打开了方便之门。十六章保甲制度:1931年夏,国民党在江西提出来,1932年8月在鄂豫皖试行;1934年11月推行全国。以户为单位,户设户长;十户一甲、设甲长;十甲一保,设保长。保甲组织依照所谓“管、教

4、、养、卫”的原则进行活动。政府逐步建立严密的基层统治网。有人认为这是一套法西斯的统治方法。十七章四行:中央、中国、交通、中国农民银行;二局:邮政储金汇业局和中央信托局。白银风潮:白银大量外流,造成国内银根奇紧,通货紧缩,物价猛跌,商品滞销,银行、钱庄、商店、工厂纷纷倒闭。同时,银价上涨,汇价狂跌,刺激外货进口,中国贸易严重入超。大题法币政策的影响:实行法币政策是中国货币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一:放弃银本位,实行管理通货制,既斩断了中国货币与白银的直接联系,使世界银

5、价的涨落不再影响中国货币制度的稳定,又顺应了货币发展的规律,使货币管理开始走向现代化。第二:法币的发行一举结束了货币混乱的状况,实现集中发行,统一流通,对形成国内统一市场、扩大商品流通,均有促进作用。第三:白银收归国有,实行汇兑本位制,使国民政府掌握了相当数量的白银,换取一定量的外汇准备金稳定法币的币值,并增强其在国际金融市场的活动能量。第四:币制改革后,国民政府效法英美,采取货币贬值政策,增加货币流通量,金融危机得到缓解,全国各大城市物价普遍平稳回升,从而刺激了农工商各业生产及对外贸易的发展,国民

6、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加,为以后的持久抗战奠定了经济基础。评价:法币政策实行后,对国家资本垄断金融提供了极大便利,国民政府很快完成了对全国金融的垄断。法币只是一种价值符号,本身并无价值,发行必须合乎商品流通的需要和受到准备金的制约。国民政府开始发行法币时,尚比较谨慎,强调要有足够的准备金,后来却用滥发钞票的办法来弥补财政亏空,结果引起法币贬值,通货膨胀,对抗战役后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不小的历史负效应。第十八章名词超然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主张的一种理想的教育。他提出“保有教育之独立资格,由教育界之富有知识与能力

7、者”来主持教育,以达到其“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思想独立、教育内容独立”的理想。超然教育是蔡元培进行大学院制和大学区制改革的理论基础。教育:十九章《天羽声明》1934年4月,日本外务省情报部长天羽英二发表声明,公开声明中国为其势力范围,反对各国对中国的哪怕是“财政的或技术的援助”,被世界舆论称为“日本的东洋门罗主义宣言”。声明表明了日本欲图独霸中国的企图。《秦土协定》:1935年6月,中国察哈尔省主席秦德纯与日本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签订《秦德纯土肥原贤二协定》,简称《秦土协定》,又称

8、《察哈尔协定》。协定要求中国从察哈尔省撤军,解散排日机构,并向日本道歉。这样日本实际控制了察哈尔省的大部分地区。胡白被杀事件:1935年,在天津日租界发生两起暗杀事件,被杀者为《国权报》社长胡恩溥、《振社》社长白逾桓。两人均系亲日人物,所办报纸受驻津日本军事机关资助,并为日本侵华张目。本来中国政府与此事无关,但日本声称这是中国排日运动的表现,是对日本的“挑衅行为”,蓄意制造事端。事后证明此事乃日人贼喊捉贼。《何梅协定》1935年6月,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向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