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老校长廖世承

回忆老校长廖世承

ID:20310026

大小:1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0

回忆老校长廖世承_第1页
回忆老校长廖世承_第2页
回忆老校长廖世承_第3页
资源描述:

《回忆老校长廖世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校长笔谈回忆老校长廖世承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张民选《光明日报》2012年6月13日16版廖世承(1892-1970年),字茂如,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著名教育改革家和心理学家,上海师范大学第一任校长。廖世承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和心理学家,是上海师范大学的第一任校长。从1919年留学回国到1970年逝世,他唯一的事业就是办教育,他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改革整整半个世纪,在很多教育领域均有杰出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自己丰富而独特的教育思想。发中国教育改革之先声改革学制上世纪20年代初,中国教育改革呈

2、现出一种非常活跃的态势,学制改革是其中的一个热点。当时有“四二制”、“三三制”的争论。“四二制”的代表人物是当时教育界领袖蔡元培先生,而“三三制”的代表人物却是当时初出茅庐的廖世承先生。廖世承坚持在东大附中亲自实验“适合个性的,顺应时代潮流的”“三三制”。东大附中的学制实验,对“三三制”的确立、最终结束当时中国学制混乱的局面,起到了重要影响。改革课程教育改革要落到实处,有赖于课程改革。廖世承汲取了当时世界各国经验,对中学课程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设想。首先,确定了中学课程改革的三条指导思想:鉴别个性;加强教育效率;

3、减少中途辍学人数。其次,采用分科选科制。他的目的就在于“变更完全预备升学的目的,使学生有一部分自由选择的机会”。最后,破除学年制,采用能力分组方法,凡升班均以学科为单位。这些改革克服了传统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的一些弊端。改革教法廖世承分析了当时的教学弊端,“现在的教师,病在教学科,不教学生;教整个的班级,不教张某李某单独的个人;教数目,不教千变万化的活人。”于此,他提出了自己对于教学改革的独到思考——“教的目的,在使学生学。要学生学,必须鼓励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处于学习的情景之下。”他认为教育就是“改进”的意

4、思,学习就是“变更一己的经验”,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自动,多体验。发展学生廖世承认为,学生自治可以发展学生的社会性及公众责任心,使学生实地练习做公民,使学生明了人际关系,养成自尊心,造就独立精神,替代消极的管制。他在执掌东大附中时,总结模范学生的培养经验,编写了《东大附中学生的十大信条》,所谓十大信条,即尊重、信实、忠诚、互助、友爱、谦恭、快乐、节俭、勇敢和清洁。“十大信条”既是对学生自治的具体要求,又是检查操行的主要依据,对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具有良好的指引作用。重视实验,主张教师专业化廖世承积极进行教育实验,“凡

5、教育上之新学说和新设施,皆采择而实验之”,除了“三三制”,还对道尔顿制、分科选科制、混合课程、学生自治、考试和科学计分法等进行了科学实验,他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教育实验的重要开拓者。1925年,他与陈鹤琴合著的《测验概要》出版,它奠定了中国教育测验的基础。他不仅探索智力测验,还积极探索非智力测验。他编制的教育测验,不仅测验文化智力,还测验道德和时事。美国测验学权威麦考尔评价廖世承等人的各种测验时说,“至少都与美国的水平相等,有许多竟比美国为优。”廖世承极其重视师范教育,“教育方面最重要的,当然是师范教育”,他认

6、为师范学院附设于大学“利少弊多”,主张独立设置师范学院并提出了师范学院的六大使命:(1)树立共同教育信念。(2)培养同情与纯爱。(3)针对专门学科进行训练。(4)针对教育专业训练教学方法与服务精神。(5)倡导教育实验。(6)辅导工作。由此,他重视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教员实为学校之命脉”。他可能是最早明确提出教师专业化思想的现代中国教育家,“教师是非常专门的职业,不单是要知识好、方法好,而且要有专业道德——有责任心、忍耐心、仁爱心、真诚、坦白、乐观、谦虚、公正诸美德。”他可能也是最早提出校长专业化主张的现

7、代教育家,“我们承认中学校长的职务,是一种专门职业,要做专门职业人员,须有专门职业的学识,专门职业的经验。”他认为校长至少符合三条标准:(1)熟悉教育原理;(2)具备实验精神;(3)有恒心毅力。“中学校长最重要的责任是领袖事业。他的成绩,不在他本身所做的事,在督促别人做的事。”经受历史考验的当代价值廖世承从国情出发继承传统教育的精华,批判地吸收西方的教育成果,其教育思想经受了历史推敲,具有当代价值。立足实践需求,追求理论创新廖世承在教育研究中注重理论研究,但又不拘泥于理论研究:“我以为原理与具体的设施方法,应

8、该并重”,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他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不在于他如蔡元培和陶行知等人那样构建了一个宏观的教育理论体系,而在于他立足于教育实践,在一个个具体的实践需求迫切的教育课题中提出了自己的独到主张,最终达到了理论创新的效果。坚持科学方法,倡导实验精神廖世承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最具实验精神的教育家。他不像其他一些教育家,专事“拉洋车”,从外国运输教育思想,他是从自己的实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