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囊狸殖与斯氏狸殖的比较及前者独立性

泡囊狸殖与斯氏狸殖的比较及前者独立性

ID:20314183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8

泡囊狸殖与斯氏狸殖的比较及前者独立性_第1页
泡囊狸殖与斯氏狸殖的比较及前者独立性_第2页
泡囊狸殖与斯氏狸殖的比较及前者独立性_第3页
资源描述:

《泡囊狸殖与斯氏狸殖的比较及前者独立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泡囊狸殖与斯氏狸殖的比较及前者独立性  1 材料与方法  以肺吸虫病例为线索,在福建省北部建瓯市山区捕捉并殖吸虫第一、二中间宿主螺蟹检查,发现具泡囊狸殖形态特征的囊蚴感染家猫,在粪便中查到虫卵后解剖检虫,经作染色制片观察,测量并统计囊蚴与成虫的宽长比例、卵巢、睾丸形态、体棘等形态结构以与斯氏狸殖作比较。  2 结果  2.1 建瓯市泡囊狸殖在第一、二中间宿主的感染情况  2.1.1 第一中间宿主 在疫区检及3种可充当并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的淡水螺蛳,即放逸短沟蜷、福建拟钉螺和建瓯拟小豆螺。本次调查发现感染并殖吸虫幼虫的后两种螺蛳,感染率分别为0.

2、1%(1/965)和0.25%(5/2038),而检查1678只放逸短沟蜷无阳性发现。发现的尾蚴为微尾型,大小213×87μm,具7对空刺腺,腹吸盘下方凹陷呈倒三角形。由于阳性螺蛳发现于斯氏狸殖和泡囊狸殖混合感染区,泡囊狸殖尾蚴、雷蚴未明,故无法分辨判明所发现的阳性螺之虫种。  2.1.2 第二中间宿主 在疫区中检及4种可充当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的蟹类,即福建华溪蟹、福建马来溪蟹、角肢华南溪蟹和一待定名新种。4种蟹的泡囊狸殖囊蚴检出率分别为28.0%(21/72)、12.5%(1/8)、4.8%(1/21)和6.3%(1/16)。所有阳性蟹均为

3、斯氏狸殖囊蚴与泡囊狸殖囊蚴混合感染者,而尚有36.8%(43/117)的溪蟹单独感染斯氏狸殖吸虫囊蚴,未发现有单独感染泡囊狸殖吸虫囊蚴的蟹体。阳性蟹中无论感染率还是感染度均以福建华溪蟹为主为重,这是该蟹为当地溪坑中优势种及有个体较大有关。  囊蚴形态观察与测量:泡囊狸殖囊蚴圆形或近圆形,检测56个,大小平均460.34×480.52(378~563)μm。囊壁单层且甚薄,仅为5μm。囊内蚴虫蜷曲,排泄囊宽大,囊内颗粒稀疏松散,致使两侧肠管细小;以口吸盘与腹吸盘间为明显,约有1/3囊蚴呈空泡状。脱囊蚴虫体长梭形,大小为764.34mm×238.2

4、6mm。排泄囊抵咽后下方,宽大,两侧肠管细小。周身布满单生尖刀形体棘。  2.2 泡囊狸殖囊蚴动物感染结果  以各4个及12个泡囊狸殖囊蚴感染2只大白鼠和1只家猫,感染后第56天在家猫粪便中检及并殖吸虫虫卵,第66天猫发生气促、喘息、拒食,2天后死亡。解剖发现胸膜溃烂、粘连。肺脏有多个囊肿及病变点,切开囊肿后,挤出3对成虫,并从囊包内冲洗出大量虫卵。在生理盐水中虫体作不断伸缩活动,取3只虫制成染色标本进行观测,其平均大小,长7.47mm,宽3.20mm,宽长比例为1∶2.33,口吸盘与腹吸盘大小分别为0.6mm×0.54mm×0.73mm×0.

5、72mm,腹吸盘略大。卵巢大小为1.09mm×0.89mm,呈二级分支。睾丸形态变异较大,有呈长细形及块状者。所有成虫标本,无论是新鲜还是染色,其体棘都是单生体棘,口吸盘周围较为细尖、密集,为长三角尖刀形,大小为10~12.5mm×87.5~100μm,腹吸盘后较为稀疏,体棘趋小,且排列零乱,未见丛生或裂隙。  在福建省建瓯市溪蟹中检获的泡囊狸殖囊蚴感染家猫68天后在肺脏,囊包中检及的6只虫体,经压片制成3条染色体标本。虫体形态特征、口吸盘、腹吸盘大小、卵巢形态及位置、睾丸形态等均与陈心陶等的报告相近似,但体棘不是陈心陶报告的丛生为主,而是未见

6、有丛生,全部为单生,只是在不同部位体棘的疏密、大小、形态上有些差异。虫体寄生于猫的肺脏,囊蚴感染后2个月回收率达50%(6/12),可见猫的肺脏为适宜宿主的寄生部位。虫卵也没有陈心陶报告的那么大,仅71.26μm×43.64μm。这样,使泡囊狸殖的宿主、寄主部位、体棘、虫卵大小等特点益发同斯氏狸殖接近以至于无法区别其间的差异,因而詹希美在作包括这2种虫在内的9种并殖吸虫聚类分析时认为泡囊狸殖不具独立性。这种不同虫种成虫相似性增加了虫种鉴别的难度,因此有的虫种只能依靠生活史不同阶段的特点加以区别。  3.2 囊蚴的比较,显示两者差异明显,成为泡囊

7、狸殖独立虫种的主要依据  泡囊狸殖与斯氏狸殖成虫差异不显著,但囊蚴的差别却是明显的。主要有:(1)大小:斯氏狸殖为420μm上下,而泡囊狸殖为460μm上下;(2)壁厚:斯氏狸殖约13μm上下,而泡囊狸殖为5μm;(3)排泄囊:斯氏狸殖细而黑、居中;泡囊狸殖宽大而疏松,约有1/3在口吸盘至腹吸盘间段有巨大泡状膨大;(4)脱囊:因囊壁厚薄的差别致使斯氏囊蚴比泡囊囊蚴难于脱囊;(5)数量:斯氏狸殖多,泡囊狸殖少,两者比例约在10∶1;(6)蟹体感染:斯氏狸殖囊蚴可在溪蟹中单独发现;泡囊狸殖迄今未见有单独感染,而与前者混合感染,见表1。据此,可使泡囊

8、狸殖具独立性。这种由于成虫相似而依靠囊蚴来定种的情况在并殖吸虫中还有岐囊并殖(P.divergens),有人认为其与白水河并殖(P.paishuih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