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退守还是重新出发

日常生活:退守还是重新出发

ID:20337285

大小:89.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0-12

日常生活:退守还是重新出发  _第1页
日常生活:退守还是重新出发  _第2页
日常生活:退守还是重新出发  _第3页
日常生活:退守还是重新出发  _第4页
日常生活:退守还是重新出发  _第5页
资源描述:

《日常生活:退守还是重新出发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日常生活:退守还是重新出发有关韩少功《暗示》的阅读笔记《暗示》的出版似乎意味着一个“事件”已经或者即将构成,对于文学批评来说,潜伏已久的观念和立场的分歧,因为这部著作的讨论而渐次浮出水面(此前已有关于“纯文学”的小规模论争),而某种已经形成的类似于萨义德所说的“权威说法”(包括支持这些“权威说法”的知识谱系)亦将面对新的质疑和挑战。同时,我们还可以隐约感觉到,自上一世纪90年代开始的所谓“自由主义”和“新左翼”的论战,亦有向文学批评悄悄转移的迹象。当一些学者经由《暗示》来讨论“颠覆”新的“控制形式”的可能性时,另一些“右翼”的知识者(他们这样称呼自己)则干脆指证这部作品“折射出来”的不

2、过是“一个疲惫不堪的、思想和身体一起失去活力的中年人的形象”。 不过,在一些“场合”,这些潜在或公开的分歧还是更多地转化为一种“文质彬彬”的“文体”的争论。在诸多的意见中,作家陈村的看法也许显得最为睿智和通达,他说:“小说的形式需要深入和拓展,至少需要改换。所谓的先锋文学们被招安之后,小说变得十分良家妇女。……什么小说不小说的是一种无奈的分类,是为偷懒而找的归属”。然而,仍有论者言辞激烈地指称这是“一次失败的文体实验”。在文体分类的背后,隐藏着非常复杂的现代知识的权力机制(比如与“专业/分工”的隐晦而曲折的联系),因此,即使在“文体”这一问题上,同样可以辩证出对现代性“召唤”的认同或者

3、拒绝的不同态度。 尽管如此,我仍然愿意先从“文体”这一问题上暂时撤离,而经由另一言路,进入文本。我将从作品“说什么”着手,然后讨论它为什么要“这样说”,最后我仍将回到“文体”或者“形式”,来寻找一种新的写作可能是否存在。2 《暗示》有关“言”与“像”的辩证,已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因此,我将沿着我的讨论思路,暂时绕开这些问题,而直接“再现”小说的叙事内涵。 尽管“《暗示》是一个没有重心的文本。《暗示》之中的一百多节没有形成一个叙事的整体结构。《暗示》摊开了生活的诸多片断。这些片断是零散的,独立的,它们分别是历史、记忆、分析性言论、小故事、想像、比较、考证、引经据典、人物速写,等等”,并由此

4、构成了一个纷繁复杂的文本世界。但是,韩少功仍然依靠小说的某些传统的叙事手段——比如人物——来串联这些片断。而在这些人物中,首先引起我兴趣的,是老木。 在《暗示》的许多片断中,老木都曾出现,尽管在某种意义上,老木也许只是一个“符号”,或者干脆说是一件“道具”,在空间的移动中,引发出“片断”的图像、议论或者思考……。即使这样,我们仍然能够给出这个人物一个大致的轮廓:比如说,老木是一个知青(《鸡血酒》);90年代,发了财,成了一个“比他父亲更大的资本家”(《军装》);偶尔慷慨,不乏真情的流露(《麻将》);但是在歌厅里,却“把陈女士泡了”,“放倒了母亲还放倒了女儿,放倒了女儿还放倒了女儿的表姐

5、。都是刚成年的学生”(《卡拉OK》);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在他“逛遍了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可以穿遍世界各种最昂贵的名牌时装”时,“还是经常身着深色呢子军上衣”(《军装》),“最爱唱的卡拉OK就是俄国的《三套车》、美国的《老人河》还有《红太阳》里那些革命歌曲,诸如《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或者《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当“三陪小姐不会唱这些歌,也不觉得这些歌有什么意思”时,老木竟会“勃然大怒”,“他踢翻了茶几,把几张钞票狠狠摔向对方的面孔,‘叫你唱你就唱,都给老子唱十遍《大海航行靠舵手》’”,连作者都要疑惑,“他是在怀念革命的时代吗?他提起自己十七岁下乡插队的经历就咬牙切齿。他是在配合当局的共产

6、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吗?他怀里揣着好几个国家的护照,随时准备在房地产骗局败露之后就逃之夭夭。那么,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红太阳》)?等等。如果仅仅把这些材料经由“老木”这个人物组织成一篇小说,那么我们的阅读感觉,并不会由此而引起震动——我们只是会说,这是一篇有关人的性格的复杂性或者丰富性的作品。 有关人的丰富性或者复杂性的观念,曾经在八十年代帮助“纯文学”有效地挣脱了某种同一性的机械控制,进而解放了文学的想像力并且增强了小说的叙事功能。在一种粗疏的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它导致了当代小说两种不同的叙事走向:一种是伦理的,善/恶在一个人的身上更为复杂地纠合在一起(比如路遥的《人生》),某种程

7、度上为传统的现实主义注入了一种新的叙事活力;一种是心理的,人的意识乃至潜意识在叙述中渐次被“呈现”出来(比如王蒙的《杂色》),进而确立了一种“内心叙事”的叙述模式。这两种叙事走向都使小说在主题“指认”上,具有了一种“模糊性”的美学特征,并且帮助确立了人的个体价值观念的立场。这种有关人的丰富性或者复杂性的观念,显然来自于某种知识谱系的支持,也就是有关人的自律性、独立性和自足性的学说支持,其本身就是“现代性”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构成部分。我仍然倾向于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