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鹌鹑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论文

雏鹌鹑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论文

ID:20338120

大小:4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2

雏鹌鹑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论文_第1页
雏鹌鹑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论文_第2页
雏鹌鹑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雏鹌鹑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雏鹌鹑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论文论文:雏鹌鹑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论文关键词:鹌鹑,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鹌鹑的育雏是指1-15日龄的饲养管理。鹌鹑的育雏阶段生长发育迅速,羽毛脱换、生长速度很快。现将雏鹌鹑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保温。雏鹌鹑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同时,幼雏个体很小,相对体表面积较大,散热量较成鸡多,所以雏鹑对温度非常敏感。保温条件比雏鸡要求更为严格。育雏时温度头2天应保持35-38℃,在而后降至34-35℃,保持一星期,以后逐步降低到正常水平。育雏器内温度和室温相同时,即可脱温。室内温度保持在20-24℃为宜。温度掌握不仅仅

2、依靠温度计,更主要的是观察雏鹑的状态,看鹑施温。同时,还应注意天气变化,冬季稍高些,夏季稍低些;阴雨天稍高些,晴天稍低些;晚上稍高些,白天稍低些。  二、通风与湿度。通风的目的是排出舍内有害气体,换新鲜空气,只要育雏室温度能保证,空气越流通越好。育雏的前阶段(1周龄),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以人不感到干燥为宜。稍后(2周龄)由于体温增加,呼吸量及排粪量增加,育雏室内容易潮湿,因而要及时清除粪便,相对湿度55%—60%为宜。  三、饮水。雏鹑经过长途运输或在孵化器内呆的时间过长,增丧失不少水分,应及时供给温水,使雏鹑恢复精神,否则会使雏鹑绒毛发脆,影响健康。长时间不供水

3、,会使雏鹑遇水暴饮,甚至弄湿羽毛,引起受凉,产生拉稀。第一天饮0.01%的高锰酸钾水,连饮三天,以后每周饮高锰酸钾水一次。如经长途运输,第一天宜饮用5%葡萄糖水溶液。  四、喂料。雏鹑生长发育迅速,所需饲料营养要求高。雏鹑如在24小时出齐,则16小时开食,如在15-18小时出齐,则一般要求在24小时内开食。开食料采用混合饲料,可用0-14天的专用雏鹑料或小鸡料,一般均采用昼夜自由采食,须保持不断水,不断料。也有采用定时定量喂饲,原则上早、晚2次。但应看具体情况而定。  五、饲养密度。饲养密度过大,会造成成活率降低,小雏生长缓慢,长势不一;密度过小,加大育雏成本,不利保温。因此

4、,应合理安排饲养密度。每平方米面积第一周龄250-300只左右,第二周龄100只左右,第三周龄75-100只(蛋鹑100只,肉鹑75只),冬季密度可适当增大,夏季则相应减少。同时,应结合鹌鹑的大小,结合分群适当调整密度。  六、光照。育雏期间的合理光照,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光线不足,会推迟开产时间。一般第一周采用24小时光照,8-9天后白天不开灯,利用自然光,晚上开灯。  七、辅料。育雏器内的辅料最理想的是麻袋片,也可采用粗布片。由于刚孵出的雏鹑腿脚软弱无力,在光滑的辅料上行走时,易造成一字腿,时间一长,就不会站立而残废。因此辅料禁用报纸或塑料。  八、日常管理。育雏的日常

5、工作要细致、耐心,加强卫生管理。经常观察雏鹑精神状态。按时投料、换水、清扫地面及清扫粪便,保持清洁。其日常管理包括以下几点:①要有专人24小时值班,每天早晚,要观察鹌鹑的动态,如精神状态是否良好,采食、饮水是否正常,发现问题,要找出原因,并立即采取措施。②承粪盘3日清扫1次,饮水器每天清洗1次。③每天日落后开灯,掌握照明时间。④经常检查育雏箱内的温度、湿度、通风是否正常。临睡前,一定要检查一次温度是否适宜。⑤观察雏鹑粪便情况,正常粪便较干燥,呈螺旋状。粪便颜色、稀稠与饲料有关。喂鱼粉多时呈黄褐色,喂青料时呈褐色且较稀,均属正常。如发现粪便呈红色、白色便须检查。⑥及时淘汰生长育

6、不良的弱雏。⑦发现病雏,及时隔离,死雏及时剖检。⑧在1周龄和2周龄时,抽样称重,与标准体重对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