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隆中对 教案

23 隆中对 教案

ID:20340915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2

23 隆中对 教案_第1页
23 隆中对 教案_第2页
23 隆中对 教案_第3页
23 隆中对 教案_第4页
23 隆中对 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3 隆中对 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3 隆中对教案楚。  学习本文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诸葛亮在青年时期就有远大抱负、非凡才能和卓越见识,并从中受到教益,立志培养自己成为有用之才。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前准备,布置预习要求  1.准备一幅《三国形势图》,标明课文中提到的这些人当时所占据的地盘。  2.要求学生课前认真朗读课文,结合看注释,查字典,初步体会各段的主要意思。  二、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解题。  引导学生看课文注释①23 隆中对教案楚。  学习本文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诸葛

2、亮在青年时期就有远大抱负、非凡才能和卓越见识,并从中受到教益,立志培养自己成为有用之才。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前准备,布置预习要求  1.准备一幅《三国形势图》,标明课文中提到的这些人当时所占据的地盘。  2.要求学生课前认真朗读课文,结合看注释,查字典,初步体会各段的主要意思。  二、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解题。  引导学生看课文注释①23 隆中对教案楚。  学习本文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诸葛亮在青年时期就有远大抱负、非凡才能和卓越见识,并从中受到

3、教益,立志培养自己成为有用之才。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前准备,布置预习要求  1.准备一幅《三国形势图》,标明课文中提到的这些人当时所占据的地盘。  2.要求学生课前认真朗读课文,结合看注释,查字典,初步体会各段的主要意思。  二、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解题。  引导学生看课文注释①,补充以下要点:  1.陈寿,曾在蜀任观阁令史,蜀亡后,仁晋任著作郎,平阳侯相,累官至治书侍御史。他博采旧闻,综合当时各国史料,进行考核取舍,著《三国志》,与《史记》《

4、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南北朝时宋裴松之为它作注,亦颇有名。  2.“对”,对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隆中对》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针对刘备所提的问题陈述其对策,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刘备,做刘备的军师(后为丞相),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三、结合《三国形势图》,简介当时的政治形势  1.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广大农民不堪忍受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纷纷举行起义,规模最大的为公元184

5、年的黄巾起义。  2.各地豪强武装在镇压农民起义军过程中,占据地盘,互相混战,形成割据局面。当时势力较大的军阀有袁绍、袁术、公孙瓒、刘表、孙坚和他的儿子孙策、孙权、吕布、张鲁、刘璋、马腾、曹操等。以袁绍势力为最大,占有现在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土地,刘表占有现在湖北省荆州一带,孙坚占有长江下游的南部,张鲁占有现在陕南川北的汉中一带,刘璋占有现在的四川。  3.曹操有雄才大略,又利用他的特殊地位(汉献帝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200年官渡之战中,以几万兵力击败袁绍的几十万大军,到了公元206年,完全

6、占有袁绍的地盘,几乎控制了整个黄河流域,成为势力最强的军阀。  4.刘备靠镇压黄巾起义,纠集了几千人马,但没有地盘,先后依附曹操、袁绍等人,公元201年,到荆州依附刘表。公元207年,经徐庶推荐,三次到隆中(襄阳县城西二十里)访问诸葛亮(“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复兴汉室的大计,并请他出山辅佐自己。课文即记载了第三次会见时谈话的内容。  四、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在听课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下列生字、通假字的音、形、义。  五、教师逐句领读课文,学生在跟读时要注意句中的停顿

7、和重音  六、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重音和停顿  七、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对着注释,试着口译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本堂课引导学生边读边口译课文,要求采用直译法,忠实原意,字字落实;针对学生理解的不确切或有困难的地方加以点拨,并重点提示下列词、句,要求学生加深理解,注意积累,掌握规律。  一、介宾短语作补语,翻译时要移到谓语前。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  2.“欲信大义〈于天下〉)”——想要在天下人面前伸张大义。  3.“曹操比〈于

8、袁绍〉”——曹操和袁绍相比。  4.“信义著〈于四海〉——威信和正义在全国都很显著。  二、几个难句  1.“跨州连郡者”——指控制几个州郡的地方军阀。州、郡,均为当时的地方行政区域。  2.“将军岂愿见之乎?”“将军岂有意乎?”——两个“岂”字都不能译为“难道”,应译为“可”,表示一种委婉而期待的语气。(一说“岂”,相当于“其”,表语气,亦通。)  三、学生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整理笔记,掌握并积累重点提示的词和句子。  2.熟读第3、4段。  第三课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