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资料--十四经常用腧穴

培训资料--十四经常用腧穴

ID:20347374

大小:2.11 MB

页数:68页

时间:2018-10-10

培训资料--十四经常用腧穴_第1页
培训资料--十四经常用腧穴_第2页
培训资料--十四经常用腧穴_第3页
培训资料--十四经常用腧穴_第4页
培训资料--十四经常用腧穴_第5页
资源描述:

《培训资料--十四经常用腧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节针灸学基础理论腧穴概论十四经常用腧穴第一节针灸学基础理论腧穴概论手太阴肺经列缺【定位】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主治】1.外感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2.口喎,齿痛。【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可灸。第一节针灸学基础理论腧穴概论手太阴肺经少商【定位】在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主治】1.急救穴之一用于抢救中风昏迷,小儿惊风,中暑。2.急性咽喉肿痛,吞食困难。3.咳嗽,气喘,鼻衄,喉痹。4.热病,癫狂。【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可灸。第一节针灸学基础理论腧穴概论手阳明大肠经合谷【定位】在手背,第一、二掌

2、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孕妇禁针刺。第一节针灸学基础理论腧穴概论手阳明大肠经合谷【主治】1.头面一切疾患,如头痛,下齿痛,口眼歪斜等,“面口合谷收”。2.胃肠病主要配穴之一,如胃脘痛,腹痛,便秘,痢疾。3.外感病:发热恶寒,无汗多汗,咳嗽,疟疾。4.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狂躁证。5.疔疮,疥疮,瘾疹等皮肤外科病证。6.痛经,经闭,滞产,胎盘不下等产科病证。7.本穴为全身镇痛镇静要穴之一。第一节针灸学基础理论腧穴概论手阳明大肠经合谷【应用】1.合谷配曲池治疗遍身风疹。2.合谷配复溜治疗多汗症或无汗症。3.合谷配太冲名为“四关穴”,同时针刺,称为“开

3、四关”,常用于急救,气机不利引起的精神障碍。4.合谷配三阴交治疗滞产,胎盘不下。5.合谷配颊车治疗下齿痛,口眼斜。6.合谷配手三里、肩髃治疗上肢不遂。第一节针灸学基础理论腧穴概论手阳明大肠经曲池【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第一节针灸学基础理论腧穴概论手阳明大肠经曲池【主治】1.热病,丹毒,疮,疥,瘾疹,瘰疬,疟疾。2.咽喉肿痛,牙齿痛,目赤肿痛。3.上肢不遂,肘臂无力。4.腹痛,呕吐,泄泻,痢疾。5.癫狂,善惊,高血压。6.月经不调。第一节针灸学基础理论腧穴概论手阳明大肠经迎香【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主治

4、】1.鼻塞,不闻香臭,鼻衄,鼻渊,鼻息肉。2.口眼歪斜,面痒,面浮肿。【操作】斜刺0.3~0.5寸;可灸。第一节针灸学基础理论腧穴概论足阳明胃经颊车【定位】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主治】1.口眼歪斜,颊肿。2.齿痛,牙关紧闭,失音。【操作】直刺0.3~0.5寸,平刺0.5~1寸。第一节针灸学基础理论腧穴概论足阳明胃经足三里【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操作】直刺1-2寸,可灸。第一节针灸学基础理论腧穴概论足阳明胃经足三里【主治】1.全身强壮要穴,常用艾灸能强身健体。2.胃肠病之主穴,如胃痛,呕吐,腹胀,泄泻

5、,便秘,疳疾等消化系病证。3.咳嗽多痰,癫狂,妄笑,痫证。4.心悸气短,产后血晕,晕厥。5.膝胫痠痛,下肢不遂,脚气,水肿。6.乳痈。第一节针灸学基础理论腧穴概论足阳明胃经丰隆【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主治】1.哮喘,咳嗽多痰(祛痰之要穴)。2.头痛,眩晕,癫狂痫证。3.下肢痠痛,痿痹。【操作】直刺1-1.5寸,可灸。第一节针灸学基础理论腧穴概论足太阴脾经三阴交【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操作】直刺1-1.5寸,可灸。孕妇不宜针。第一节针灸学基础理论腧穴概论足太阴脾经三阴交【主治】1.脾胃疾患:肠鸣腹胀,泄泻,

6、饮食不化。2.妇产科疾患:月经不调,带下病,经闭,崩漏,产后血晕,恶露不行,痛经。3.生育、小溲疾患:遗精,阳痿,不孕,难产,滞产,疝气,小便不利,遗尿,水肿。4.失眠、高血压。5.皮肤病。6.下肢痿痹。第一节针灸学基础理论腧穴概论足太阴脾经血海【定位】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主治】1.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2.皮肤湿疹,瘾疹,丹毒,皮肤瘙痒。【操作】直刺1-1.2寸,可灸。第一节针灸学基础理论腧穴概论手少阴心经神门【定位】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主治】1.失眠,健忘,痴呆悲哭,癫狂。2.心痛,心烦,健忘失眠,

7、惊悸怔忡。3.掌中热。【操作】直刺0.2-0.5寸,可灸。第一节针灸学基础理论腧穴概论手太阳小肠经后溪【定位】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主治】1.头项强痛,落枕,急性腰扭伤。2.耳聋,目赤肿痛,目翳,咽喉肿痛。3.热病,疟疾,盗汗。4.癫狂,痫证。5.手指及肘臂挛急。【操作】直刺0.5-1寸,可灸。第一节针灸学基础理论腧穴概论足太阳膀胱经承山【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