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道德经浅谈

老子与道德经浅谈

ID:20356239

大小:3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9

老子与道德经浅谈_第1页
老子与道德经浅谈_第2页
老子与道德经浅谈_第3页
老子与道德经浅谈_第4页
资源描述:

《老子与道德经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老子及《道德经》浅谈在说《道德经》思想之前,先简单的说一下老子其人及《道德经》的时代问题。司马迁《史记》中有《老庄申韩列传》,正常来说,有史籍传的人是不该存在时代先后问题的,但是学界研究者们根据《道德经》的思想内容,而开始怀疑老子所生的时代以及《道德经》成书的时间问题。但是呢有史以来自叶适、宋濂、王念孙等,以至章炳麟、马叙伦、梁启超、胡适、冯友兰等都有所争辩。但是由于历史遗留的文献、典籍实在是少,一直以来争辩的人很多,而下定论的人比较少。根据《史记》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春秋楚国(今河南鹿邑县太清镇)人,与孔子同时代但比孔子年长。但是如上所述,

2、这是存在争论的。而下面我则简述一下近代以来胡适、冯友兰、劳思光三位学者的各自看法。冯友兰老先生认为的确有个叫“老聃”的人年长于孔子,但是《道德经》成书时代要在之后。冯老先生在其编写的《中国哲学简史》中把老子、《道德经》放在了名家惠施、公孙龙之后作为道家发展的第二阶段。因为他认为《道德经》中有许多关于“无名”的讨论,而要讨论“无名”,就必须先有“名”;所以冯老先生认为《道德经》成书肯定出现在惠施、公孙龙这些“名家”之后。《道德经》中多用韵文。而《庄子》之前的著作如《论语》、《孟子》、《墨子》等书,都是问答体。有的人则根据此判断《道德经》的时代。胡适则是此

3、代表之一。他认为,老子《道德经》之所以为简明的韵文,是因为此书是有计划的著作;问答体是由他人记言行之文。有计划的著作在问答体出现之后,由此推断出《道德经》是较晚成书的。台湾学者劳思光老先生则认为不能简单的以文体之别而去区分《道德经》和《论语》的时代先后问题。因为自春秋开始到战国,中国原来就有南北文化之分。南方人多用韵文,可以用《楚辞》为证;北方人多以散记为主。所以仅用文体判断《道德经》的时代问题,则是没有可信度的。劳思光老先生根据庄子的《天下篇》与《道德经》相比较。认为《天下篇》中的所述的老聃学说,应为老子的学说;所以老子早于庄子则是肯定的。《道德经》

4、成书于何时并不能确定,但是根据《韩非子·解老》、《喻老》各篇,都可以看见《道德经》的相关思想。所以可以肯定的是《道德经》成书于韩非子之前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上面简单的和大家介绍了一下老子气人及《道德经》的时代问题,如大家感兴趣可以阅读相关文本亲自去考证一番,得出自己的结论。其实根据《史记》还涉及老子的:姓名问题、孔子问礼问题、出关及著书问题、年龄问题、老莱子及太史儋问题和世系问题。下面简单的为大家介绍一下《道德经》中的主要思想。庄子的《天下篇》评述中,以“无为”及“守柔”两个观念为主。“无为”是其思想的中心,“守柔”则是老子所持的人生态度。老子的理想政治

5、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1、道老子之前所谓道,均为人道,到《道德经》赋予道以形而上学的意义。以为天地万物之生,必有其所以生的总原理,此总原理为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25】老子认为“道”是宇宙本体,乃万物之根源,故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42】“道”生于天地万物之先,独立长存于万物之外,不断循环运行,遍及天地万物,绝不止息。老子又认为“道”不可触摸、莫可名状,故谓:“无状之状,无物之泉,是谓惚恍。”【14】只能用“道

6、”来代表,亦可勉强称为“大”。故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1】也谓“道”是玄妙深奥的,常人难以理解及形容。若可用言语来描述“道”,就不是真正的“道”了。当宇宙万物形成之际,人类会给万物命名,但都不是事物真正的名字,因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衍生出来的。人为自然万物之一,故须遵守自然法则,故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5】“道”赋予万物生机而使各遂其生,故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宗主。老子言“德”,认为“德”乃“道”之体现,而“德”应服从于“道”,故谓:“孔德之容,惟道是从。”【21】道家强调

7、人应当好好行道,目的是助己之修养,避免犯过。2、无为老子主张“无为”。“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64】所谓“无为”,即指自觉心不陷溺于任一外在事物。事物皆在“反”之中,故不可执;“为”者比“执”,亦必成陷溺。故“无为”之第一层意义乃就破“执”而言。由“无为”生出实用之主张,其关键在于一语,即“无为而无不为”。【48】“上德无为而无以为”,【38】“道常无为而无不为”。【37】“无为而无不为”是说将自觉心融入于“无为”便成为主宰。如果这样做的话将在经验界中发挥支配力量,而获得经验效果。所以“无为”常常被说为可以获得经验效果

8、的力量。“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37】故其第二层意义则在于“无不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