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ID:20371359

大小:4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2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_第1页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_第2页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_第3页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_第4页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海隅久念苍生困 耕凿从今九壤同——康熙和平统一台湾记陆茂清  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台湾后,历三代22年,其间与大陆上的清王朝紧张对峙。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力图和平统一台湾,屡作招抚,郑氏同意息兵罢战,但坚持台湾以清朝藩国独立存在。因原则立场相左,双方谈谈打打,终难成和议。1683年,康熙帝把握时机以战逼和,晓以利害,许以不计前仇,优礼相待。郑氏终于作出了顺应大势的明智抉择,台湾和平回归,海峡两岸归于统一。  三次招抚以求和平统一,均为台湾拒绝,清军以武力攻台,受台风所阻半途折回。  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朝开国元君顺治帝去世,康熙帝继位。受封为南明延平郡王的郑成

2、功,趁着清廷“国丧”暂停用兵的机会,将收复台湾的大计付诸实施,扬帆东征。经8个多月战斗,侵台荷兰总督揆一在投降书上签字画押,被外敌强占了38年的台湾重归祖国,郑成功也由此名垂青史。  台湾甫归,百废待兴。郑成功按大陆典制设置府县,派定官吏,大力倡导垦植,创办学堂,发展经济,为开发宝岛殚精竭虑,致积劳成疾,在1662年5月初一病不起。  从厦门传来的丑闻使郑成功气愤交加:留守厦门的儿子郑经伤风败俗,与奶媪私通并产下一子。素以治军严正著称的郑成功毫不留情,派人前往厦门处死郑经,以明刑典。不料郑经的几个部属抗命不从,扣押了来人,他们知郑成功病重不久于人世,意在郑经接任王位后以拥立有功加

3、官晋爵。  郑成功益发气愤,于5月8日病逝。郑成功之弟郑世袭,想继任兄位,宣布由他主持台湾军政事务。郑经闻讯,立即举行了袭任父职——延平郡王的典礼,下令整顿兵马,准备杀回台湾,郑氏政权陷入了内讧。  清王朝有心统一台湾,只是碍于大陆尚未完全统一,八旗军又不习惯水战,所以暂不攻台。尔今得悉郑氏集团发生内讧,决计利用矛盾,以政治手段和平统一台湾,遂令福建总兵林忠前往厦门招抚郑经。郑经虑及台湾实权操纵在其叔郑世袭手里,清军又近在咫尺,如拒不谈判,将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便来了个缓兵之计——当下向林忠交了明朝的敕命、所占福建沿海各县、岛屿的印信及户口土地清册,以示和谈诚意,并称待入主台湾

4、后,再作具体商谈。清廷信以为真,耐心等待。  郑经以延平郡王身份,巡视澎湖等各岛,撤换了郑世袭的人。然后带着精兵勇将开赴台湾,软硬兼施,迫使郑世袭还政于己,至康熙二年(1663年)夏,基本上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其间罢免、逮捕、杀害了不少拥护郑世袭的文臣武将。  清廷见台湾已被郑经控制,第二次派人招抚。郑经要求按朝鲜例,不登岸、不剃发,即台湾像朝鲜那样成为清朝的属国,但不许清朝的官吏、军队进入台湾,台湾军民也不剃发及改穿清朝服装。清廷则坚持登岸、剃发,台湾归属中央管辖。双方各不相让,和谈破裂。  招抚不成,清军以武力征讨,攻克厦门、金门,郑军退守铜山。趁着军事上的胜利,清廷第三次招抚

5、,郑经自恃有台湾为基地,清军水师薄弱,无力渡海,坚持按朝鲜例的前议。  武力进攻台湾的军事条件不曾成熟,清廷改变招抚策略,许以各种优待条件,招降郑军官兵。这一着果然奏效,一则,郑经在与其叔争位时,滥杀反对派,致使互不信任,人人自危;二则,清军强兵压境,朝不保夕;三则,他们都世居大陆,思乡情切,故而沿海各地及岛上的郑氏官兵纷纷归顺清廷,二三年中,投降的文武官员3985人,士兵4万余人,连带大小船只900余艘,使郑氏战力大减。郑经心里发急,却又无良策,只得下令放弃沿海诸岛,退守澎湖、台湾。  趁此胜势,清廷决定进攻台湾,康熙帝委任先期降清的郑成功的旧将施琅为靖海将军,整顿水师,作东征

6、准备。  郑经闻报,与诸将商讨对策,忠振伯洪旭提出,澎湖为台湾门户,无澎湖则无台湾,建议选一员智勇双全的大将镇守澎湖,严军固垒,狙击清军不得东渡。郑经言听计从,令颜望忠率万余精兵增援澎湖。  康熙五年(1666年)4月,清廷首次以武力进攻台岛。施琅率水师自铜山出发,不料至清水洋面时遇上了台风,众多船只倾覆,只好调棹退回,以天时不利告终。  此次攻台官兵都是招降的郑氏旧部,今半途收军,清廷怀疑他们顾念旧情,不愿致死效命,更担心他们与台湾暗通,后患无穷。于是中止了进攻台湾的计划,施琅等郑氏降将或调往内地,或划入八旗。  康熙作出重大让步:台湾回归后仍由郑氏管理,郑氏坚持独立为国,谈判

7、破裂  康熙帝继续作和平统一台湾的努力。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初夏,福建总兵孔元章渡海到台湾,向郑经提出,只要能接受招抚,纳款称臣,朝廷即行开放粤闽浙沿海,与台湾通商,供给所需各物。此前,清廷对台湾实行海上封锁,使台湾货运不通,经济萧条。  这次,郑经更明白无误地提出台湾独立:“台湾远在海外……除非如先前所议,许照朝鲜例,以外国之礼见待,互市通好,各不相犯。”孔元章当然不会答应郑经的无理要求,不果而返。  两年后,康熙帝清除了权臣鳌拜,亲自主持朝政,令刑部尚书明珠、兵部侍郎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