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近对联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近对联

ID:20377768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2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近对联_第1页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近对联_第2页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近对联_第3页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近对联_第4页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近对联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近对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近对联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近对联  活动设计者湖北省麻城市闵集中学陶建军  活动动机:  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对联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最早的对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它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思想性,它使用的范围广,日常生活经常涉及,春节有春联,丧事有挽联,书斋有励志联,风景胜地有名胜联,章回小说有标题联,生日吉庆有寿联,对名人评价有名人联,了解、学习对联的有关知识,逐步掌握创作对联,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熏陶学生优秀的品质具

2、有很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化现象——对联的历史以及在它在传统文化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2、赏析对联的妙处,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3、利用所学的知识,初步学习对对联。  4、进一步掌握积累和搜集资料的能力。通过搜集资料,让学生更加真切的了解中国对联的特点和性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教师准备:  1、搜集关于对联的有趣的历史故事,备用。  2、搜集有关的趣联、书联、春联、寿联、名人联、行业联、名胜联等,准备师生互动。  3、根据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分组,分头收集资料、分析资料。 

3、 4、将学生分成①知识介绍组②故事讲述组③表演组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的趣联、书联、春联、寿联、名人联、行业联、名胜联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进行赏析。  2、收集有关对联的趣闻和历史故事,准备向同学讲述。  3、收集有关对联的知识,逐步学习创作自己的对联作品。  活动过程:  1、学生个人活动: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参观访问的办法收集有关对联的资料、了解对联的知识、历史、作用以及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2、班级集体活动,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知对联——对对联——赏对联  第一个环节:知对联  小组活动  根据分组,各小组展示本组的活动

4、成果。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㈠知识介绍组:讲述有关对联的知识。要求学生以《我是对联》为题讲述对联的知识。侧重了解对联的历史、对联的写法、对联的类型、对联的要求等。  ㈡故事讲述组:讲述与对联有关的趣闻,名人典故,奥妙的奇联等。  A、趣闻与对联:  例如:相传清朝大余县有个戴衢亨,勤奋好学,才华颇高,可因县官不识才,到30余岁连个秀才也没捞到。他的朋友出于义愤为他买了个秀才,得以取得乡试资格。在80天里,他由乡试到京试再到殿试,连中三元,被点为状元,衣锦归乡,感慨之余,写下了这样一副楹联:  三十年前,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无名,人眼不开天眼见;  八十日里

5、,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第一,蓝袍脱下紫袍归。  联语中“考无名”与“试第一”各自间隔出现三次,形象地表述了自己仕宦途中的坎坷经历,同时警告了那些玩忽职守、埋没人才的官吏,堪称联坛佳话,联中上品。  B、名人与对联  例如:晚清湖广总督张之洞坐镇江夏,有次接待梁启超来访时,故意出一上联刁难梁启超,自诩江南学者非我莫属。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一;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头角初露的梁启超不甘示弱,立马想出下联来: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梁虽自卑为“小子”,但又自负不凡,应寻恰到好处,令张之洞也为之叹服。  

6、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时,梁启超也曾去拜见张,名片落款是;“愚弟梁启超顿首拜”。  张之洞一见,大为恼火,随即口出一联:  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称贤弟;  梁启超也不假思索,马上答对下联: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候。  张之洞见状,连忙起身相迎。  据传,张之洞还独创一种颇具情趣的“无情对”。这种对联,上下句各自通顺成章,下句对应的每个词的本义,并不能与上句相对,要对每个词来一番别解,才能与上句相应的字扯上“关系”。比如:  有一天,张之洞在陶然亭会友,以一句诗“树已半寻休纵斧”为上句,张之洞对以“果然一点不相干”,另一人则对以“萧何三策安定刘

7、”。  为什么这么对呢?原来,“树”、“果”、“萧”皆草木  对联对联语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