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氏孤儿》及《忠臣藏》看中日传统“家”制度

从《赵氏孤儿》及《忠臣藏》看中日传统“家”制度

ID:20378269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9

从《赵氏孤儿》及《忠臣藏》看中日传统“家”制度_第1页
从《赵氏孤儿》及《忠臣藏》看中日传统“家”制度_第2页
从《赵氏孤儿》及《忠臣藏》看中日传统“家”制度_第3页
从《赵氏孤儿》及《忠臣藏》看中日传统“家”制度_第4页
从《赵氏孤儿》及《忠臣藏》看中日传统“家”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赵氏孤儿》及《忠臣藏》看中日传统“家”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赵氏孤儿》与《忠臣藏》看中日传统“家”制度从《赵氏孤儿》与《忠臣藏》看中日传统“家”制度.txt9母爱是一滴甘露,亲吻干涸的泥土,它用细雨的温情,用钻石的坚毅,期待着闪着碎光的泥土的肥沃;母爱不是人生中的一个凝固点,而是一条流动的河,这条河造就了我们生命中美丽的情感之景。从《赵氏孤儿》与《忠臣藏》看中日传统“家”制度时间:2011-06-0808:40:19作者:秩名论文导读::在《赵氏孤儿》中。而在《忠臣藏》中。中国的“家”制度与日本的“家”制度都产生于东方文化的共同背景下。论文关键词:《赵氏孤

2、儿》,《忠臣藏》,“家”制度  一  中国和日本都是东亚的农耕古国,“家”在农业生产中均起着重大作用,不仅是人的集合,也是具有传统思想、经济结构等因素的社会单位,与其扎根的文化背景、社会结构有着密切关联。  中国的“家”制度与日本的“家”制度都产生于东方文化的共同背景下,从宏观上粗略地看似乎类同,而从微观细致研究,却泾渭分明,正所谓“同是桃花两样红。元杂剧《赵氏孤儿》与歌舞伎《忠臣藏》虽同写食客或家臣出于忠义为故主复仇的悲剧故事,但却反映出各自民族文化中独特的传统“家”制度。  二  在《赵氏孤儿》中

3、,纪君祥笔下闪耀着众多忠臣义士:赵家为奸人陷害惨遭灭门后,赵朔之妻公主将孤儿生下后便托付给程婴,自己追随先夫而去;大将军韩厥义字当先,放走程婴后饮剑自尽;公孙杵臼为掩护程婴与赵氏孤儿,触壁自尽;更可怜程婴为赵家后代舍弃自己不足半岁的亲生骨肉,并忍辱负重在屠府生活了二十年,等待孤儿长大成人,向他讲明真相。这些忠义之士为保护赵家血脉并让赵氏孤儿能亲手复仇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他们都只是这场复仇行动的策划参与者,而真正的直接执行者要等二十年后赵家唯一的血亲赵氏孤儿长大成人。  而在《忠臣藏》中,首领大石是当时

4、复仇行动的直接策划者和领导者,他与受害者浅野家并没有丝毫的直接血缘关系,其他武士也一样,他们仅是浅野忠诚的家臣,而他们却担当了整个复仇行动的直接执行者。四十七武士仅为了故有的主从关系而复仇,全然没有顾及自己的生存处境、名誉地位和家庭成员,甚至为了复仇事业牺牲了正义。  同样是复仇,两部戏剧中担当复仇直接执行者的人选却截然不同,《赵氏孤儿》中选择了赵氏家族的直系血缘人物——赵武,为家族平反昭雪、为国家铲除奸恶。虽然赵盾身边也有很多忠臣义士,像韩厥、公孙杵臼、还有程婴等人,但是他们要么身先已死,要么在忍耐

5、、等待;他们都只是复仇行为的参与者不是直接执行者,这完全体现了中国式的“父仇子报”的封建思想意识。正如我国古代《礼记》中所述:“‘父之仇不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国’,根据礼记注疏的解释,其大意是说:‘与杀父仇人在同一个天下活着为不孝,求而杀之乃止;对杀兄仇人的态度是相遇而不避我者则杀之;至于朋友的仇人,则不与其交友即可。’”[1]这样根据亲疏关系将报仇划出了等级,为长辈报仇的资格只有嫡系亲属具备。而与此相反,《忠臣藏》中为浅野复仇、甚至重整浅野家族的重担都是由家臣武士担当的,浅野的直系血

6、缘亲属鲜少提及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这两部戏剧中的复仇直接执行者一个为血亲一个为家臣,身份地位相差悬殊,这正是中日两国传统“家”制度在文学作品中的一个缩影。  三  《赵氏孤儿》与《忠臣藏》都取材于历史事件,也同为东方复仇题材的悲剧作品,但在复仇直接执行者的人选问题上,体现出中日两国传统“家”的如下不同:  第一、中日两国对于“家”的成员的血缘关注度不同。  中国的“家”制度带有浓厚的父权制色彩。“家”是靠父系关系为纽带维系的,母亲一方的亲戚被称为“外戚”,父亲一方的亲戚属于“本宗”。在原始社会后期,

7、随着父权的确立,父系大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与氏族单位一体化后,家长即是族长,同祖同姓的血缘关系是维系父系家族的唯一纽带。阶级和国家形成后,在分封制下,氏族制度演变为家族——宗族制度。这种宗族制度始于夏朝,到周朝发展到鼎盛。如在西周时代,周天子就建立起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父权家长制的官僚体系,其中周天子是全国最大的宗族长,下设有诸侯、卿大夫、士与周天子之间既是政治上的君臣隶属关系,又是血缘上的大小宗族关系。可以说重视血缘关系是中国“家”制度最显著地特征。作为家长的祖父、父亲不仅在经济、法律、宗教等方

8、面拥有特权,甚至握有决定家庭成员生死的大权。在“家”中依据血缘关系决定成员之间的尊卑、长幼、上下、亲疏。  而日本的“家”制度带有浓厚的母权制色彩。日本在大陆文明的影响下,迅速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和国家行政体制,但在生活习俗、传统和民族心理方面的转换却比较缓慢,“家”制度亦是如此。日本在4世纪之前的母权制社会中,盛行一种叫做“妻问婚”(丈夫只是在晚上拜访妻子的家,并不一起居住)的婚姻制度。4世纪以后,母权制逐渐衰落,父权制开始出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