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体检项目意义

主要体检项目意义

ID:20378559

大小:150.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12

主要体检项目意义_第1页
主要体检项目意义_第2页
主要体检项目意义_第3页
主要体检项目意义_第4页
主要体检项目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主要体检项目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各主要体检项目的临床意义1一、血常规:主要检查血液中红细胞、血色素的含量,白细胞的总数和分类及血小板的数量。有助于了解有无贫血、感染、查找出血的原因及异常形态粒细胞等。(一)、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GB)正常值:红细胞男性:4.0~5.5×1012/L女性:3.5~4.5×1012/L血红蛋白男性:120g~160g/L女性:110g~150g/L临床意义:1、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GB)增多一般经多次检查男性红细胞>6.0×1012/L血红蛋白>170g/L;女性红细胞>5.5×1

2、012/L血红蛋白>160g/L;就可认定为增多,原因为:1):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2):缺氧见于高原地区居民,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如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3):促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多: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子宫肌瘤、卵巢癌、肾胚胎瘤、肾盂积水、多囊肾等。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骨髓增殖性疾病。2

3、、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GB)减少低于正常值的低限,通常称为贫血。临床上根据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将贫血分为四级:轻度:90g/L≤血红蛋白<参考值底限中度:60g/L≤血红蛋白<90g/L重度:30g/L≤血红蛋白<60g/L极重度:血红蛋白<30g/L贫血的原因为;1):生理性减少见于儿童和孕妇。2):病理性减少见于:A、红细胞生成减少a、骨髓造血功能障碍造血组织容量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浸润白血病、骨髓瘤、骨髓纤维化等伴发的贫血原因未明慢性系统性疾病(慢性感染、炎症、恶性肿瘤、尿毒症、肝病

4、、风湿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等)伴发的贫血。b、造血物资缺乏或失利用缺铁缺铁性贫血(最常见)铁失利用铁粒幼细胞性贫血DNA合成障碍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各种巨幼细胞性贫血B:红细胞破坏过多a、红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缺陷)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酶缺乏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地中海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b、红细胞外来因素(获得性因素)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械性溶血性贫血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c、失血急性失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失血慢性失血性贫血(二)白细胞(WBC)

5、正常值:(4~10)×109/L临床意义:白细胞数高于10×109/L称白细胞增多,低于10×109/L称白细胞减少。由于外周血中白细胞的组成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为主。故在大多数情况下,白细胞增多或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的影响。因此,白细胞增多或减少,通常就与中性粒细胞的增多或减少有着密切关系和相同意义。1、中性粒细胞1)中性粒细胞增多分为两类:反应性增多和异常增生性增多反应性增多见于:A;急性感染或炎症B: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严重外伤、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以及血管拴塞所致

6、局部缺血性坏死等。C:急性溶血D:急性失血E;急性中毒F:恶性肿瘤异常增生性增多见于:A:粒细胞白血病B:骨髓增殖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行血小板增多症和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2)中性粒细胞减少A: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是引起粒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如流感、麻疹、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巨细胞病毒等。细菌性感染如伤寒杆菌、粟粒性结核。B:血液系统疾病: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部分白血病等。C:物理、化学因素:如放射线、放射性核素、化学物品及化学药品均可引起粒细胞

7、减少。D:单核-巨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如脾功能亢进。E:其他:系统性红斑狼疮、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2、淋巴细胞1)淋巴细胞增多A: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结核、梅毒等。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C: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D:组织移植后的排斥反应。2)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三)血小板正常值:100~300×109/L临床意义: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数低于1

8、00×109/L称为血小板减少。1、血小板生成障碍: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线损伤、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2、血小板分布异常:脾肿大(肝硬化引起)。3、血小板破坏或消耗亢进: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型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淋巴瘤、过敏性药物损伤(奎宁、磺胺药)、病毒感染等。血小板增多:血小板数超过400×109/L称为血小板增多。1、原发性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2、反应性增多:见于急性或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