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主要模式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主要模式

ID:20380477

大小:3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3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主要模式_第1页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主要模式_第2页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主要模式_第3页
资源描述: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主要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主要模式来源:浙江现代农业,2010(5):24-25作者:郑水明阅读次数:970近几年来,各地围绕资源保护与集约节约、投入减量与生产清洁、污染治理与废物利用,积极探索实践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扎实推进现代农业。按照农业生态环境改善方式,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模式:一、肥药减量控害模式按照“减少化学物质投入就是减少污染排放”理念,规范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技术,努力减少化肥、化学农药使用量并提高利用率,既可减少对土壤

2、、水体、大气的污染,又可提高农作物品质。如温岭市联树果蔗合作社的“化肥减量控害”模式,种植果蔗3700亩,2009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3188亩,每亩施肥比常规减少1.91公斤(折纯),株高平均增加5.2cm,茎周长平均增加0.2cm,产量增加412公斤,产值增加233元,既减少污染排放,又增产提质增收。如江山市旺丰植保专业合作社的“农药减量控害”模式,强化“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开展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方式和绿色防治技术,今年早稻用药2次,比周边散户减少1次以上,亩均减少农药(折纯)198克,减少药费l9

3、.12元,减少防治工本费28元,增产43.3公斤,增效135.52元,为服务区农户纯增收47.5元,而且青蛙、蜘蛛明显增多,稻株蛛网随处可见。二、生产清洁节约模式按照“减少投入或重复使用农业物品就是减少污染排放”理念,建立完善清洁化生产机制,推广应用喷灌滴灌、肥水同灌、钢管大棚、避雨棚架和低耗能、高效率的新型农机具等节水、节肥、节工、节地、节能技术和设施,以及雨污分流、于湿分离、粪便处理等畜禽清洁化健康养殖技术和设施,努力减少农业资源消耗和物质投入,促进农业资源的再利用。如丽水市金田园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位于

4、海拔800多米的山区村,依托“莲都区蔬菜产业提升”项目,建成230亩生态高效山地番茄生产示范基地,建造了5个蓄水池,铺设了1.5万米输水管网和l5万米田间地面滴灌带,推广应用微蓄微灌、肥水同施的高效节水节肥技术,不仅实现节水,使水资源利用率在90%以上,而且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增强抗性,降低发病率,番茄果形整齐、着色均匀有光泽,品质明显提高,亩产达6000公斤以上,比去年同期提高15%以上,亩产值超万元。如诸暨市朝晖牧业有限公司,通过改良猪品种,日增重从原来的650克/天提高到790克/天

5、,料比从原来的3.1:1下降到2.7:1,减少了猪粪尿排泄量;优化饲料配方,采用环保型饲料,添加酶制剂及少量有机微量元素,也减少了猪粪尿排放量和臭味;精心设计清污设施,采用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猪舍由原来的水泥地面改为高床离地饲养,料槽改为干湿自动料槽,饮水器由原来的固定饮水器改为可升降饮水器,高床用水冲洗改为用拖把擦洗,冲洗用水由原来的自来水改为高压冲水,降温由传统的喷水改为湿帘通风,使猪粪尿排泄量从原来的8.5千克/天下降到5千克/天。三、农牧结合互利模式按照“种植业和畜牧业废弃物相互利用促进污染减排”理

6、念,将农作物秸秆、牧草作为畜禽饲料,畜禽粪便作为农作物有机肥,既消纳农业废弃物,又节约成本、提高土壤有机质。如金华伊康奶牛场的“奶牛一牧草/玉米”模式,存栏奶牛2050头,配套种植2000多亩牧草或玉米,牧草作为奶牛的青饲料,奶牛干粪堆积发酵或加工成有机肥用于牧草或玉米基地,奶牛场污水经工程氧化处理后用于牧草或玉米基地,既实现奶牛场排泄物就地消纳或达标排放,又利用有机肥种植的牧草促进牛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一年还可减少化肥成本20万元。如衢江区莲花镇犁头山养鸭专业村的“稻鸭共育”模式,利用农田面积大、单季稻农

7、田空闲时间长的特点,选用小体型的杂交番鸭或麻鸭,鸭采食稻田里的飞虱、叶蝉和各种螟蛾等害虫,以及水生小动物,排出的鸭粪为水稻生长提供有机肥料,既可减少稻田杂草、害虫和动物对水稻生育的危害,补充鸭的优质饲料(每天每只节约饲料0.1元),茂盛的茎叶可以成为鸭隐蔽的场所,又能增加有机肥,搅浊田水,中耕松土,刺激水稻根、蘖生长,形成扇形株型,增强水稻抗倒伏能力。据统计,一只鸭两个多月排在稻田株间的粪尿约有10公斤,相当于47克的N、70克的P2O5和3l克的K20,1只鸭可以满足50平方米的稻田追肥需求,每亩可节约化

8、肥60元,水稻增产增收3O元。四、产业循环利用模式按照“农业废弃物多级循环利用”理念,将上一产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下一产业的原材料,既消纳废弃物,又节约成本、促进生态产业发展。如平湖市的“水稻秸秆一蘑菇一芦笋”模式,利用丰富的稻草作培养料,按多层架立体栽培蘑菇等草腐型食用菌,再以蘑菇菌渣作基肥还田生产芦笋,既利用了农作物秸秆,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又拓展了产业,提高了产量、品质和效益。如磐安县的“茭白秸秆/桑枝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