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曹操的形象解读

三国演义曹操的形象解读

ID:20389685

大小:5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1

三国演义曹操的形象解读_第1页
三国演义曹操的形象解读_第2页
三国演义曹操的形象解读_第3页
三国演义曹操的形象解读_第4页
三国演义曹操的形象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国演义曹操的形象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三国演义曹操的形象解读内容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著名小说之一,里面描写了东汉末年的动乱时代,在这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几百个英雄人物。曹操也因《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为大家所知晓,在东汉末年三国这一段历史中,没有那一个人物形象有曹操的复杂,对于曹操这人物,人们对他的褒贬不一,他时而被称为盖世英雄,饱受赞誉,时而又被看做“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白脸奸雄,遭受鞭挞。本文拟对曹操形象进行解读。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解读   曹操因《三国演义》这部小说被大众所熟知,而曹操这一独特的形象让人又爱又

2、恨,他是千古奸雄,也是乱世英雄。他是优秀的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优秀的文学家。他是千百年来褒贬不一,终难盖棺论定的人物。所以后人对于曹操这一人物形象也是众说纷纭。一、曹操其人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其父曹嵩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故其出身为清流所鄙视。他年少时生活放荡,机敏有权术,灵帝时任议郎,献帝参加时讨董卓,建安元年(196)迎汉献帝至许昌,受封大将军级丞相,后来又进封为魏王,建安二十五年病卒。【1】   在《三国演义》第一回就这样介绍了曹操“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2】从中就可以看

3、出曹操小时候就恨聪明。接着有写到曹操拜访许劭,操问其“我何如人?”许劭对曹操的评价是“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在《武帝纪》的卷尾,陈寿肯定了曹操的政治态度和军事谋略,肯定了任用贤能的人才思想和鞭挞宇内的统一事业。“非常之人,超世之杰”【3】这八个字是陈寿对曹操总的评价。然而在南朝时刘义庆所撰的《世说新语》,在《世说新语》中,涉及曹操的故事有大部分都是刻画曹操的奸诈狡猾、残暴自私等性格还极力彰显了曹操多疑,滥杀无辜。在对曹操的刻画中,刘义庆表示出了对曹操极大的讽刺。   冥飞《古今小说评林》认为,纵观《三国演义》全书,“到是

4、曹操写的最好。刘先生奸而不雄,孙伯雄而不奸,即奸而雄者独一曹操”。【4】对于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我们应该从多层次方面去分析。二、曹操的“奸”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以反面人物的身份出现,他性格凶残、奸诈、多疑和极端。曹操的多疑、残忍在《三国演义》中第四回可算是体现的淋漓尽致。曹操因刺杀董卓失败而逃跑,途中逃至他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家中,吕伯奢命家人宰猪以待,自己外出沽酒相待,这就让曹操起疑心而后偷听,却听闻家丁说“缚而杀之,何如”。曹操误以为是要杀他,于是就提刀而入不问男女全都杀了。然而寻至厨下,才发现束缚着一头猪,曹操这才

5、知是自己误杀。而后吕伯奢回至家中,曹操因害怕吕伯奢不会善罢甘休而后也将其杀害。陈宫谴责他“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曹操非但没有悔改之意还道出了臭名昭著的人生信条“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从这就体现出曹操性格多疑、凶残。也正因为这条人生信条,让世人对曹操的评价离不开“奸”。   在《三国演义》中,跟随曹操的名将很多,从这些名将的事件我们就可以看出曹操性格中的残忍、凶残。荀彧,在曹操成就霸业的道路上建功最著,曾被曹操大加褒赏,官至尚书令,而且频频封侯增邑。然而当荀彧在几件关键性事件上不支持曹操,提出不和曹操意的建议时,曹操便

6、即觉察到荀彧不在是打天下时那般为己用,而是成为了阻碍了在自己达到目的的最有影响的阻力。于是就毫不犹豫的将其除之。   另外还有一些被杀之人,孔融名儒善议,时而指责曹操,曹操知其难用,便将其杀之。杨修因太聪明识破曹操“梦中杀人”而被曹操杀害,崔琰最后被曹操给冤死。在曹操眼里不管你功劳多大、旧情多深,只要他认为你不能为他所用,他都会设法除掉你。这就可以看出曹操的性格极端、残忍。   在《三国演义》中,徐洲屠城、水淹邺城、仗杀伏皇后、华佗被杀,这些情节都把曹操残忍、奸诈的性格彰显出来了,这些情节描写确能激起人们对曹操的切肤之恨。这也是

7、曹操被冠上“奸”的有力证据。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可算是人尽皆知的。这也是曹操“奸”的一个重要表现。   汉献帝被董卓劫持,后由李乐保护回到洛阳,此时的洛阳早已面目全非“宫室烧尽,街市荒芜,满目皆是蒿草,宫院中只有颓墙坏壁。”【5】当时的汉献帝生活艰辛,不知敌人何时来犯,每天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这时献帝身边的太尉杨彪献计“今曹操在山东,兵强将盛,可宣入朝,以辅王室”【6】。却说此时的曹操听说献帝已回洛阳,就聚谋士商议献帝的事情。这时荀彧进言“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服从;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

8、归心。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众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7】。曹操听后大喜,觉得此计可行。于是前往洛阳,接献帝进许昌。为献帝盖造宫室殿宇,立宗庙,修城郭府库。赏功罚罪全都由曹操说了算。也就在这以后朝廷上的事都要先禀于曹操然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