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连续墙堵漏施工设计方案

地下连续墙堵漏施工设计方案

ID:20391854

大小:409.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12

地下连续墙堵漏施工设计方案_第1页
地下连续墙堵漏施工设计方案_第2页
地下连续墙堵漏施工设计方案_第3页
地下连续墙堵漏施工设计方案_第4页
地下连续墙堵漏施工设计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下连续墙堵漏施工设计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世行贷款昆明市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大树营站连续墙堵漏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昆明轨道交通3号线大树营站项目部二O一五年三月专业技术资料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目录1、编制说明11.1编制目的11.2编制依据11.3编制范围12、工程概况12.1设计概况12.2连续墙施工情况22.3工程地质条件22.4水文地质条件23、施工计划33.1准备工作33.2进度计划33.3材料与设备计划33.4材料投入计划33.5设备投入计划43.6劳动力计划44、堵漏施工方法与工艺44.1渗漏可能原因分析54.2地下连续墙缝(

2、洞)渗流处理54.3地下连续墙缝(洞)轻微管涌处理54.4地下连续墙缝(洞)严重管涌处理64.5开挖面的阴角部位管涌处理64.6流砂及管涌处理84.7旋喷桩施工工艺85、安全措施和环境保护措施105.1堵漏领导小组机构105.2安全措施125.3环境保护措施12专业技术资料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5.3.1水污染125.3.2噪声污染13专业技术资料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1、编制说明1.1编制目的大树营站基坑深度约18.45~19m,站位覆有最大厚度约6.5m的粉砂层,透水性极强,故地下连续墙接缝的止水性能对基坑开挖安全至关重要。若达不到止水效果

3、,地下连续墙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容易出现渗漏水情况,造成基坑周边地表水位下降,导致地表沉降,危及周边建筑物安全。若不及时处理,继而演变成涌水风险。制定本方案的目的是以最快的速度、最合理的分工,有效有序地对基坑“涌水、涌砂”突发事件实施处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涌水、涌砂”程度扩大,力求及时制止“涌水涌砂”现象,减少基坑开挖的后续施工压力,把事件危害降到最低点。1.2编制依据(1)《昆明市轨道交通3号线线土建工程大树营站围护结构施工设计图》;(2)《昆明市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大树营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3)《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

4、208-2011;(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6)《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7)《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8)现场实地勘察。1.3编制范围昆明轨道交通3号线大树营站土建工程基坑主体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防渗堵漏。2、工程概况2.1设计概况专业技术资料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大树营站是昆明轨道交通3号线的中间站,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车站起点里程为DK18+193.0,终点里程YDK18+349.0,总长

5、156.0m,标准段宽31.0m,端头井宽33.0m,站台宽13.0m,车站预留区间盾构过站条件。车站附属结构共设3个出入口及2组组合式地面风亭,A出入口布置于车站南侧东端,B、C出入口及1、2号组合式风亭布置于车站北侧两端。车站基坑环境保护等级为一级,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大树营站车站主体基坑采用800mm厚地下连续墙作围护结构,墙深30.5m,主体结构为地下二层三柱四跨(局部双柱三跨)钢筋砼框架结构岛式车站,竖向设置3道支撑,其中第1道为(0.6×1.0m)钢筋砼支撑,其余均为t=16mm、φ609钢管支撑,沿车站纵向设2排φ1000mm、L

6、=33.5m临时立柱桩(有效桩长15.0m),通过设置联系梁、剪刀撑、抱箍以减小支撑跨度并约束支撑变形。2.2连续墙施工情况车站于2014年11月10日开工,至2015年2月5日顺利完成二期围挡内全部44幅连续墙施工,因西侧房屋未拆迁,设计于基坑6轴附近设临时封堵墙,将整个车站基坑隔离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基坑,以满足基坑开挖条件,已施工的连续墙各项检验和验收合格,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2.3工程地质条件大树营站工程场地属湖积平原与河流相交汇沉积地貌单元,位于昆明盆地东部,为金汁河等地表径流所形成的洪积扇与电池湖滨相交汇区,地势平坦开阔,微向滇池方向

7、倾斜。根据设计地质勘察报告钻孔揭示,工程所在区域土层自上而下主要分布为:人工堆积层、粉质粘土层、黏土层、淤泥质粘土、泥炭质土、粉土、有机质粘土、粘土、粉质粘土、泥炭质土、粉土、粉砂层等。车站主体基底地基土层为粉土、粉质粘土层,局部存在粉砂。不良地质主要分为⑴不良软土专业技术资料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该段发肓的软土主要有淤泥质粘土、泥炭质土、有机土、泥炭质土、粉土,分布范围较大,多呈透镜状及带状分布,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工程性质差,易引起沉降过大或不均匀沉降,在无支护情况下易产生边坡失稳,需对工程基底及影响范围内的软土进行处

8、理,以满足沉降和稳定性要求。⑵人工填土人工填土层〈1-1〉为杂填土,由碎石、砖块、砼块等组成,成分复杂,均匀性、压实性较差。特别是车站范围为建(构)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