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爱国词人刘克庄词

论爱国词人刘克庄词

ID:20394724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3

论爱国词人刘克庄词_第1页
论爱国词人刘克庄词_第2页
论爱国词人刘克庄词_第3页
论爱国词人刘克庄词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爱国词人刘克庄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爱国词人刘克庄的词南宋的爱国词人刘克庄,是“辛派”词人中佼佼者。当南宋后期许多词人远离现实,流连于“燕燕轻盈,莺莺娇软”之际,刘克庄和在词中为时局的艰难而感叹、而呼号,为祖国的安危而悲伤,而痛哭,从而使他的词成为时代生活的镜子,爱国热情的颂章。一、辛弃疾是南宋最大的爱国词人。刘克庄对于这位词坛前辈是深怀敬佩之情的。他幼年时期,就能背诵大量的辛词,成年后为《辛稼轩集》作序,称辛氏所作“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给予最高的赞赏,可见他的心是和稼轩相通的。但是,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不尽相同所以同是表现忧国之情,刘词却比辛词更多地呈现出一种危急

2、感、急迫感。刘克庄的时代,正是一个“晚景渐渐逼上来”的时代。其时不但宋金依旧对峙,而且在金国的背后,一个更为凶猛的外敌——蒙古贵族集团已经迅速崛起,它象一块更大更浓的乌云正向金、宋袭来,威胁着南宋小朝廷的生存(就在刘克庄身后十年,元兵就灭亡了宋)。因此,作为一个时刻关怀着祖国命运的词人、一个清醒地正视着现实的词人,他的词中怎能不反映着比辛词中更为尖锐的民族矛盾,怎能不激发起更为焦灼的忧世之情?“国脉微如缕”,“北风吹面急”,已成了活生生的社会现实,而非仅仅是“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式的预感了。这种图存救亡的形势,就使刘词中出现了一种不仅是“壮”,而且是

3、“悲”的色彩。辛词中那种慷慨豪壮的风格,刘词中虽然仍有,但是相对地已经减少,却更多地抹上了一层近乎末世的悲凉色彩。请看:……作么一年来一度,欺得南人技短,叹几处危城如卵!(《贺新郎·杜子听凯歌》)问讯先生无恙否?齐鲁干戈满目!(《贺新郎·题蒲涧寺》)上两首词分别为1238年和1240年蒙古南侵时所作。词人本已感叹金人对于宋的侵找的创伤犹未得到恢复(如他三十二岁途经扬州时见到的“不见繁华,只见凋残”的凄凉景况)。而现在蒙古侵略者却又给南宋的病躯频添新伤,这怎能不使他含泪发出哀呼。清代冯煦说:“4后村词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其生丁南渡,拳拳君国似放翁,

4、志在有为,不欲以词人自域似稼轩”(《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把刘克庄词中的爱国心与陆游、辛弃疾相提并论,这是正确的。然而,生丁晚宋的后村,与生活在南宋前期和中期的放翁、稼轩,其对于国事的忧虑程度毕竟还是有深浅之分的。—比较起来,刘克庄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对于外敌入侵的忧愤,更为深广,更为激切。这当然并非说刘克庄比陆、辛高明,而是时代使然的。二、从刘克庄的诗和词中,处处都可以摸到他那跳动着的火热的爱国之心。这就使得他的诗比南宋后期的其他词人的作品,具有深刻得多的社会意义。朱熹曾批评南宋那些脱离现实的词人:“只看如今,称斤注两,作两句破头,是多少衰气”(《

5、语类》)。这些词人的词之所以远离社会现实,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创作,囿于“花间”,“樽前”的巢臼里。阳春三月,他们要学黄鹂巧啭;秋风萧瑟,他们又像残蝉哀鸣,因而使人感到字里行间,充满着“衰气”。刘克庄的词,在思想内容上是对这种婉约派正宗词的革新。在国家危亡的时刻,他“羞学流莺百啭”,而要做为祖国安危而呼号的爱国战士,这就使得他的词,展现的是爱国的画卷,吹响的是时代的号角。词中洋溢着爱国的情感,是刘克庄的政论词感人至深的奥秘,如《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这首词,开首的设问句“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吩付?”就蕴含着词人对祖国北方失地的怀念,对时局

6、关切的深情。“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今把作握蛇骑虎”,肯定了农民义军在抗敌斗争中的重大作用,谴责统治者害怕农民义军,忧国之情溢于言表。“君去京东豪杰起,想投戈下拜真吾父,谈笑里、定齐鲁”表达了对陈子华联合义军收复山东失地的殷切期望。下阙“两河萧瑟惟狐兔”写出了词人对沧陷区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占领者的切齿痛恨。“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抒发了词人对统治者置失地于不顾的激愤之情。“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进一步倾泻了对统治者不图恢复,偏安江左的悲愤心情。“算事业须由人做!”是词人的大声呼喊,是他压抑不住的爱国感情的爆发。“应笑书生心胆怯

7、,向车中,闭置如新妇”,是词人的自嘲,也包含着词人对统治者压制爱国人士的愤慨!末句“空目送,塞鸿去”。以景结情,流露出词人不能为国效劳的惆怅心情,言尽而意不尽。这首词,词人火热的爱国激情,渗透于字里行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三、作品中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清神,是刘克庄词反映现实的一个重要4方面,但是他的词中的民主性精华,远不止此,还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第一“主张仁政,反对压迫,站在“为民请命”的立场上。南宋是阶级矛盾同样十分尖锐的朝代,统治阶级对外奉行投降主义路线,在“和议”的名义下每年向敌国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以买来“苟安一隅”的局面,

8、而他们在剩下的半壁江山中,依然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为维持“和议”和供养统治阶级,繁重的赋税落在人民肩头上,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