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

二 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

ID:20396224

大小:3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13

二 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1页
二 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2页
二 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3页
二 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4页
二 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 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补充与方法指导一、考点补充【一、中国古代生产工具的演进及其意义】1、生产工具的演进:(1)在材质方面:石、骨、木——青铜、铁(2)在工艺方面:打制——磨制——冶炼、铸造(3)在牵引动力方面:人力——畜力(4)犁耕、播种、灌溉技术的进步2、改进的意义:生产工具的改进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生产关系变革、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二、中国古代农业总体发展趋势】时代夏商周及以前春秋战国开始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基本特征广种薄收精耕细作农业生产基本模式集体耕作个体农耕(小农经济)发展阶段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开始注意:(中国

2、传统农业主要从春秋战国开始)1、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2、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三、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1、概念:精耕细作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精耕细作=耕作技术+工具+耕作制度+理论指导+辅助措施+作物栽培)2、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也是中国古代农业能够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3、发展演变:(1)春秋战国与秦汉:垄作法、耧车、耦犁、犁壁、代田法、区田法、连年种植(2)魏晋南北朝:黄河流

3、域的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齐民要术》轮作、间作、套作复种、绿肥种植(3)隋唐:南方水田技术日趋成熟,曲辕犁、育秧移栽(4)宋元:精耕细作技术全面成熟,经济中心南移、耧锄、稻麦复种、占城稻、棉花、《农桑辑要》(5)明清:套耕、多熟种植、玉米、甘薯、经济作物、《农政全书》4、启示: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推广和运用现代科技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关键【四、经济重心南移】1、原因:(原因=政治环境+政府支持+工具技术+劳动力+市场贸易+地理环境+作物)(1)北民南迁: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工具技术(2)北乱南安: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3

4、)地理优势:南方地理条件优越,具有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4)政权重视:南方统治者的重视(5)作物引进:新的外来农作物在江南的引种(6)海外贸易:海外贸易的发展(7)人民作用:南方地区人民的共同劳动2、基本历程:(重心在北方——南北平衡——重心南移)(1)魏晋南北朝:北方战乱,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重心南移奠定基础(2)隋唐:江南经济继续发展,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3)宋元: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江浙成为我国经济中心3、显著特征:(1)经济重心南移往往在国家分裂或者战乱时期最为突出(2)政治重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3)南移是由北向

5、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是由内地向东南沿海逐渐转移4、启示:(1)政治稳定、政权重视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2)合理开发资源是经济发展必要条件(3)充分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五、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性认识】1、中国古代典型城市:(1)秦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2)隋唐:(北方)长安、洛阳、(南方)扬州、益州(成都)、广州(3)宋元:宋:开封、临安(杭州)元:大都、杭州、泉州(4)明清:苏州、杭州2、规律:(1)从城市的功能来看:自先秦到唐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者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规模不大;唐代以后,因手

6、工业或商业发展兴起的城市增多,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来看: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如坊市制度在宋朝被打破,夜市早市也出现(3)从城市的数量和规模来看,到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繁华城市的数量增多,而且还兴起了大量的工商业市镇(如江西景德镇)(4)从地区分布来: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出现相应变化的趋势,也在逐渐南移【六、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1、商业=市场+城市+货币金融+商人+政府+外贸边贸2、特点:(1)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早市夜市、乡村中的草市(2)城市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的经济功能经历了一个从弱到强的转变过程,规模

7、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明清还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3)在货币流通方面:唐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银行雏形柜坊,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4)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期形成了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5)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6)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很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形态的主导地位,也没有发展成近代真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