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雨巷》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ID:20397013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3

《雨巷》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_第1页
《雨巷》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_第2页
《雨巷》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_第3页
《雨巷》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_第4页
《雨巷》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雨巷》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雨巷》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雨巷》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雨巷》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雨巷》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雨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及对意象的把握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丁香姑娘这个意象的象征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诵读走近作者,理解主题,品味语言,体会意境。  2.教师点拨与学生合作探究相结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由网络歌曲《

2、丁香花》导入(伴着音乐)  丁香花,大家并不陌生,我国古诗里就有许多吟咏丁香的名句“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丁香花开在仲春时节,诗人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它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在他们眼中它是美丽、高洁、愁怨的代表。丁香如此那么“丁香一样的姑娘”是个什么样的女子?让我们一起走进雨巷去看看。  二、作者介绍。  (见课件)  三、赏析全诗。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指导节奏、体会情感),谈谈自己的初始体验。  师引导:你觉得这是一首什

3、么诗,你认为它美吗,美在何处?  (二)再读本诗,体会意境  (课件音配像朗读)  1、说说你所感受到的《雨巷》的氛围。  2、同桌交流,找出本诗的意象,体会意境。  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组成了这一情境呢?你能否展开想象勾勒一幅“雨巷”中的图景?  (三)三读全诗,感悟内涵  1、根据已领悟的内容,揣测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本诗  (可提示学生结合诗中的表现内心情感的词语进一步理解)  2、教师补充介绍必要的创作背景  指导学生结合背景再读全诗,之后说说自己新的理解和感悟尤其对“丁香一样的姑娘”

4、的理解不仅在表层实际意义更应探求其象征义,力求对诗歌内涵多角度思考并鼓励个性化理解。(课件)  (四)四读全诗,加深感悟  把情感融入朗读中体会诗歌的“美”,品味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情感。  四、拓展阅读(课件)  戴望舒的早期作品《烦忧》,体会其诗歌创作中的绵长情感及和谐流畅的音节,更全面的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  烦忧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五、课后作业。  背诵这首诗

5、    《雨巷》说课稿  一、教学理念  注重情感自我体验,唤起爱学。开放自主合作鉴赏,培养会学。把握意象,感悟情感,鼓励善学。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高中语文第一册即为诗歌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雨巷》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属于必修课。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2、教学目标  本诗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人通过典型意象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同

6、时巧妙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因此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3、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诗歌并不陌生,但是本手诗在特定的背景之下主要意象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在诵读和对意象的把握中体味出诗歌内涵的多义性并力求个性化理解就成为重难点。  三、说教法  说教法本课采用以诵读法为主其它教学法为辅的综合教学法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诵读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同时,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所以,教学中我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加深理解把握情

7、感。另外,本诗教学以体验性学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以“四自”——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贯穿整堂课。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提示,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与感悟,并力求激发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四、说学法  1、加强诵读,这是阅读诗词的一般方法。2、通过意象把握情感,主要是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走进雨巷去感悟。3、联想比较法,通过与诗人的其他作品的比较学习,体会创作风格及作者情感。  五、教学过程(结合课件)  1、激趣导入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感受诗的意境,更容易理解“丁香”,我采用学生

8、耳闻能熟的网络歌曲《丁香花》导入并附以介绍有关知识及其“美丽”“孤高”“忧愁”的个性。学生有了追求美的感觉,兴趣也就被激发出来。  2、作者介绍  《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