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自我意识

鲁迅自我意识

ID:20409979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3

鲁迅自我意识_第1页
鲁迅自我意识_第2页
鲁迅自我意识_第3页
鲁迅自我意识_第4页
资源描述:

《鲁迅自我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拷问旧我,寻找新我——论鲁迅的自我意识现当代文学专业2004级研究生覃春琼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以及对自己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愿望。简言之,自我意识是人对人自身的认识,“是意识返回到自身,是在它的对方中意识到它自身”。(1)了解自我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黑格尔认为,熟悉的东西是最不易理解的。如果说人认识自然和社会时,凭着主客体的距离感可以深刻地把握对象的话,那么当主体反过来认识主体自身时,迷惑之雾便常常覆盖在自己的视角里。鲁迅会逃出这一困境么?当他不断修正自我,力图战胜旧我的时候,他是否感到自

2、己的有限?实际上,鲁迅对自我的认识经历了痛苦的过程,他的确比许多人目光尖锐得多,他痛切地感觉到自我灵魂的多重性。在许多文章里,他不止一次地谈到自己身上复杂的因素。在对其个性的把握上,表现出前人少有的深刻的特征。一、自我意识清醒的最初呐喊中国传统社会里个人从来就不是一个人,而是皇帝、父母所有的东西,因而中国传统道德历来就提倡“忠君报国”,“舍己为人”,“无我”,“忘我”,而从无“自我”的位置。既然生命是属于皇上、国家和父母的,人们自然就只有为之奉献牺牲的义务,而绝无追求自身幸福的权利,个人的一切:职业、婚姻、生活方式、思想倾向等等,都必须听命于代

3、表皇权、政权、族权的领导和父母及家族的意志,而毫无自我选择的自由。中国人之所以做了几千年的奴隶,就因为“自我”昏睡了几千年,而始终没有醒来。正是在这种延续了几千年的无自我状态的文化背景下,青年鲁迅在《文化偏至论》、《破恶声论》中主张“立人”和“尊个性而张精神”的同时,首次提出了“朕归于我”,“人各有己”;随后又在《北京通信》中宣告:“生命是我自己的”,成为中国人的自我意识觉醒的最初呐喊,显示了要求摆脱外在力量的束缚,渴望掌握自己权利和支配自己命运的最初愿望。既然,我是我自己的,那就要凡事自己做主,我自走我的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争得这种自主的权利

4、和自由,鲁迅一再申明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但须任凭我说一点我要说的话,否则,我宁可一声不响,算是死尸”,(2)“思想行为,必以己为中枢,亦以己为终极,即立我性为绝对自由者”,(3)“我所遵奉的是那时革命的前驱者的命令,也是我自己所愿意遵奉的命令,决不是皇上的圣旨,也不是金元和真的指挥刀”(4)、、、、、、这就是自我意识觉醒时的鲁迅对自己的自主权和独立性的自觉维护。自然,这种“尊个性”并不是以个人来排斥集体,而是要为自己争人格独立和尊严,是要通过个人的觉醒和个性的解放,来实现集体的“群之大觉”,来实现每一个中国人的个性解放。青年鲁迅在自我主体问题

5、上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二、清醒的自我觉态——一切都是中间物许多年来,鲁迅曾把自己看成是由中世纪走向现代文明的“过客”,看成是具有使命感和悲剧色彩的历史“中间物”。他以历史发展的眼光,在人类进化的无限性中,清醒地认识到个体生命的短暂性,个人能力、作为的有限性,十分辨证地指出:“人生多是‘生命之川’之中的一滴,承着过去,向着未来”。(5)“人是进化的长索子上的一个环节、、、、、、它在这长路上尽着环子的任务”。(6)而他自己,在中国新文学发展的历史上,也只是一个“中间物”。作为“中间物”,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既是“中间物”,像匆匆“过客”,好过赖过

6、,终点都是坟,何必较真?一种是:既然人生短暂,就要抓紧这有限时光,尽到“中间物”和“桥梁上的一木一石”的责任,既不因生命短暂而悲观敷衍,也不因个人力薄而不尽责。鲁迅显然是肯定后者而反对前者的。他不仅把自己看作是“过去”与“未来”,“黑暗”与“光明”之间的“中间物”,而且把为“未来”与“光明”的到来而尽力,看作是自己的一份责任。因此,他既把自己看作是“过去”的社会传统的异己力量,自觉地为反抗传统,告别“过去”而斗争,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与“过去”、与传统的割不断的联系,自觉地解剖自我,否定自己身上遗留的传统和黑暗的东西。在他的许多文章中,就一直

7、呈现出这种清醒的自我觉态。这种自我觉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我要做什么?二、我能做什么?鲁迅在这两个问题上所持的态度,使他的人格内涵大大地丰富起来。从他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中,我们可看到,鲁迅对自我在社会形态与文化形态中的地位的深刻、清醒的认识。鲁迅早期受进化论影响,热情地相信落伍的中国人走向现代文明是历史的必然。他后来回忆起自己的创作动机时说:“(我)不过想利用他(小说)的力量,来改良这社会。”(7)又说:“(写小说)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8)这充分说明了鲁迅认识到了生命价值在精神世界的决定性的意义,只有以启蒙的力量去改造国

8、民心理,才能完成生命的自由发展和解放。因而,医治国民精神和痼疾,一直是他从事创作的根本出发点。“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意思是在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