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可美,非常美

美可美,非常美

ID:20414515

大小:3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0

美可美,非常美_第1页
美可美,非常美_第2页
美可美,非常美_第3页
美可美,非常美_第4页
美可美,非常美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可美,非常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美可美,非常美——试论文言文的审美化教学关键词:文言文的审美化教学审美化教学课堂教学的审美化情意境界情感转移原理和谐奇异原理多样统一原理时至今日,文言文的教与学依然是块“难啃的骨头”。学生缺乏兴趣,教者少见热情,这成为了提高文言文学习效率的一个瓶颈。推究原委,在于不少语文教师只是把文言文中的知识和常识抽出来进行讲解,而忽略了文章中的情感因素、美感因素等非考试内容,很少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和生命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商受情商控制,智商占成功因素的20%,而情商占80%。在教学中我们会惊喜的发现,只要触及学生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就能收

2、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艺术包含着美,美是艺术的生命。所以,如何准确的把握住学生的心理动向,循循善诱的把他们引导到一个可以打动他们的心灵,可以陶冶他们的性情的崇高和纯净的境界,从而激发起他们主动探求和深入阅读的热情和兴趣,这已成为文言文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高中学习文言文,除了语言的积累、语言资源的开发,还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主要是继承文化遗产,能够与古人对话,也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直接接触经典名著,如《论语》、《孟子》、《庄子》、《史记》、唐诗宋词、明清笔记小说等。本来情蕴丰富、辞采绚丽的文章,硬是被抽去了“血”、去了“肉”,

3、变成了狰狞的骷髅,讲起来枯燥,听起来乏味。其实文言文全然不是那么回事,它里面包含着古人卓越的智慧和博大的思想。文言是极好的白话基础。白话的词汇、成语、典故、章法多从文言发展而来。读文言正是提高白话的品位的极好途径。学习文言能丰富人的心灵,能使学生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的性情中人。美,时时处处都在;美,无界无际;美,主客统一;美,可言又不可言。正如“道可道,非常道”;同样,“美可美,非常美”。渗透了美的教育教学,才称得上达到了艺术境界。老子的名言还启发我们:教师要知道“有为”又“有所不为”,重视用无为来处事;教师要知道“有教”而又“有所不教”,重视用不言来

4、施教。文言文的审美化教学,追求的是非智力的积极的情意境界。有的老师把文言当外语教,这真是令人心碎的语文教学命运,这样只能使更多的学生不喜欢千古传诵到如今的诗词歌赋、茫然无知于中国传统文化,令人凄然感慨却欲哭无泪,而这是母语,母语是母亲说的话。这是文言文教学不能承受之重。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做到以下几点:一、“自吟”带头。传统古诗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之一是教师的吟诵带动。因为,韵味是从吟中体会的,兴趣是从吟中产生的,语感是从吟中积累的,素养是从吟中培养的。教师不勤读,不美读,不作示范,何以带动学生?归来兮,范读的优良传统!4二、“自解”带头。古诗文中必要的字、

5、词、句、段在教材、教参中已有,但这不等于你自己的解读,不能原封不动的照搬照讲。教师自解就可以有说服力的要求学生自解,就可以影响他们逐渐远离各种现成的资料,最终打下自学的坚实基础。三、“自背”带头。学是为了用,用了才能更好的促进学,学用必须结合。教师有意识的在课堂教学,或课外写作,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交流中,妙用已学或将学的古诗文,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古诗文凝练的风格一旦融于自己的语言,语言风格就会产生引人入胜的魅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自吟、自解、自背、自用这是文言文学习的四个基本环节。教师在这四个环节上带好头、做好样,学生学习文

6、言文的兴趣与动力也就随之产生。要真正带好头,教师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认识问题:教不是仅仅为了考试而教,而是为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健全学生人格而教。应将文言文教学中的文学价值、文化价值挖掘出来,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加以适当的、艺术的引领。正如美国学者克莱德·E·柯伦所说:“当教师更多的懂得了美的素质怎样深入人心的生活,当他们能够有意识的来完善、扩展这种美的体验方法时,他们也就踏上了教学艺术之路。”审美化教学,也可称作艺术化教学。课堂教学的审美化,在其实施过程中,将更多的体现出形象性、感染性、愉悦性、和谐性、新奇性等特点。审美化教学的知识传授,能在很大程度上化

7、抽象为形象,化平淡为神奇,化枯燥为生动,不仅使教的活动成为审美对象,而且使学的过程也具有审美的意味。审美化教学的实质就是,在审美情感的参与下,充分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把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抽象概念与鲜活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审美化教学的核心应当是“对立统一”。如发散—收敛、情感—情移、和谐—奇异、多样—统一、形象—抽象、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单纯—丰富、错误—正确、浅显—深奥,等等。具体在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找准知识的重点、技能的难点、审美的视点、方法的要点,让这些“点”先发散

8、,后收敛;或先和谐,后奇异;或先多样,后统一;等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能找到美学辩证法在教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