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与语文学习_教学设计_郑海华(20150430)

逻辑与语文学习_教学设计_郑海华(20150430)

ID:20418406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3

逻辑与语文学习_教学设计_郑海华(20150430)_第1页
逻辑与语文学习_教学设计_郑海华(20150430)_第2页
逻辑与语文学习_教学设计_郑海华(20150430)_第3页
逻辑与语文学习_教学设计_郑海华(20150430)_第4页
逻辑与语文学习_教学设计_郑海华(20150430)_第5页
资源描述:

《逻辑与语文学习_教学设计_郑海华(2015043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语文必修四梳理探究《逻辑与语文学习》教学设计晋江一中郑海华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概念、命题、推理和逻辑规律的一般知识,培养学生语言的准确表达能力,提升思维品质。2.梳理与探究示范操作,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教学重点梳理感性材料,掌握概念、命题、推理和逻辑规律的一般知识教学难点把自发形成的思维习惯转化为自觉的合乎逻辑的思维方式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通读本课内容,划出有关逻辑的知识点,了解逻辑推理规律。2、思考并完成课后练习二、故事导入新课有一个残暴的国王,统治着一个奇怪的国家。这个残暴的国王颁布了一条奇怪的法令,所有从前线抓回来的俘虏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来这里做什么?如果答的是真话,就得

2、用火烧死,如果回答的是假话,就得绞死。看起来,任何俘虏都难逃噩运。有一天前线送来了一个俘虏,执法官按照惯例问他:你来这里干什么?聪明的俘虏回答:我来这里是为了被绞死。听了俘虏的回答,执法官顿时傻了眼,不知道如何是好。因为如果真的绞死这个俘虏,那么这个俘虏说的是真话,而说了真话是要被烧死的。可是如果把这人烧死,那他答的就是假话,而说假话的是要被绞死的。执法官不好处理,只好上报国王裁决。国王冥思苦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办法,最后只好把这个俘虏放了。这个聪明的俘虏利用真话假话,绞死烧死之间的逻辑推理关系,救了自己一命。三.课堂梳理探究(一)出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相应问题(二)分组讨论(第一组:概念

3、2..4题,第二组:命题1、2、3题,第三组:推理3题,第四组:逻辑规律1—5题)(三).老师评点1、探究:什么是概念及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1)明确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具体范围的思维形式。我们可以借此准确地区分一事物与它事物,一现象与它现象。[概念有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念对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外延是概念对思维对象分子范围的反映。6内涵和外延相互依存。(2)第一组展示讨论结果,多媒体公布答案,对照评点第2题阿Q——老舍(全异关系);文学作品——小说(包含关系);鲁迅——《孔乙己》的作者(全同关系);教师——作家(交叉关系);真理——谬误(矛盾关系);社会主义制度——

4、资本主义制度(反对关系)。第4题①图书馆里有外国小说、古典小说和侦探小说等。析:“外国小说、古典小说、侦探小说”分别从国别、朝代和内容方面说的,属交叉关系,不能并列。②今天大扫除,女同学擦玻璃,团员扫地,班干部抹桌子。析:“女同学、团员、班干部”三者之间属交叉关系,不能并列。③词可以分为单音词、复音词、单纯词、合成词、褒义词、贬义词。析:“单音词、复音词”是从音节上分的;“单纯词、合成词”是从词的构成上分的;“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是从词的感情色彩上分的。(3)探究: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①、归纳:概念间有五种关系:全同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如:妈妈——母亲学生——中

5、学生青年——演员生——死俯视——仰视②、列举事物时概念划分标准前后要统一,否则导致语病例1.出席团代会的代表有干部和青年,还有不少女同志。(“干部、青年、女同志”三个概念有交叉关系,不能并列使用。)例2.6学校抓不抓青少年理想教育的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抓不抓”是“肯定否定”两面,而“是关系到……的大事”则是一面,可在“事业”后加上“是否”。)(4)提升训练(多媒体展示)①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还有肉类、水产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种调味品。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③他是个文学爱好者,

6、阅读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以及外国名著。2、命题(1)、命题,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2)第二组展示讨论结果,多媒体公布答案,对照评点第1题把握概念和词语、命题和句子,体会语言妙处。①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罗贯中《杨修之死》)。连用同一个“梦”字,表达不同的概念,巧妙揭示了事情真相:前“梦”,睡梦;后“梦”,糊涂、不明真相。②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鲁迅《故乡》)。“路”既指坐船行走,又指人生历程。③惨象,已使我目不忍睹;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鲁迅《记念刘和珍君》)。“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指“我无话可说

7、”,事实上“话”却说了这么多,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强烈的愤怒、悲伤的情感。④可是匪徒们走上几十里的大山背,他们没想到包马蹄的麻袋片全烂掉在马路上,露出了马脚(曲波《林海雪原》)。“马脚”6,双关,既是马走过的足迹,又指暴露了匪徒的行踪。第2题说说句子的隐含信息。①你完成今天的作业了吗?(可能平时经常不完成作业、老师天天布置作业)②我们继续学习文件。(可能这个文件很长,要分段学;或这个文件很重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