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腮腺直视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颌骨升支或髁状突骨折

穿腮腺直视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颌骨升支或髁状突骨折

ID:20422678

大小:4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3

穿腮腺直视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颌骨升支或髁状突骨折 _第1页
穿腮腺直视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颌骨升支或髁状突骨折 _第2页
穿腮腺直视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颌骨升支或髁状突骨折 _第3页
资源描述:

《穿腮腺直视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颌骨升支或髁状突骨折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穿腮腺直视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颌骨升支或髁状突骨折黎孔兵1陈海21.宜都市妇幼保健院口腔科,湖北宜都4430002.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湖北宜都443000:目的探讨穿腮腺入路行下颌骨升支或髁状突骨折切开复位及坚强内固定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沿耳屏前下做纵形切口,向下绕过耳垂,到达下颌支后凹的上部,继而向下方延伸至下颌角下方2cm处。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达腮腺嚼肌筋膜表面。将皮肤、皮下组织瓣向前剥离并翻起,暴露下颌骨升支和髁颈基部骨折区表面的腮腺嚼肌筋膜,此时用手可触摸到腮腺深部的骨折线,切开腮腺嚼肌筋膜,在面神经颈面干和颞面干之间向上下方分离腮腺组织、咬肌(或者关节囊)至骨折断段,复位并

2、行坚强内固定,上橡皮条引流,对位严密缝合腮腺嚼肌筋膜,复位皮瓣对位缝合,术区加压包扎。结果所有患者伤口一期愈合,术后咬合关系、开口型及张口度恢复良好,无1例面神经损伤及涎瘘。结论采用这种方法进行下颌骨升支或髁状突骨折切开复位及坚强内固定术,临床上切实可行、安全有效,并且不需特殊设备。关键词:穿腮腺入路;下颌骨升支或髁状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R782.4:A:1671-5837(2015)25-0165-011资料与方法2004年1月~2014年12月就诊的下颌骨升支或髁状突骨折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15~63岁,平均36岁。手术方法:均采用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部手术取沿耳

3、屏前下做纵形切口,向下绕过耳垂,到达下颌支后凹的上部,继而向下方延伸至下颌角下方2cm处。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达腮腺嚼肌筋膜表面。将皮肤、皮下组织瓣向前剥离并翻起,暴露下颌骨升支或髁状突骨折区表面的腮腺嚼肌筋膜,此时用手可触摸到腮腺深部的骨折线,切开腮腺嚼肌筋膜,在面神经颈面干和颞面干之间向上下方分离腮腺组织,注意辨认及避开面神经分支,术中辨认面神经颈面干、颞面干及面神经各分支并不困难,仔细逐层分离腮腺组织、咬肌(或者关节囊)至骨折断段,复位并行坚强内固定,上橡皮条引流,对位严密缝合腮腺嚼肌筋膜,复位皮瓣对位缝合,术区加压包扎。因髁状突骨折后升枝上移导致复位间隙不足,不易寻找向内侧移位的髁突头

4、,可加用颌下小切口,于下颌角下缘下2cm做长约1cm小切口,注意避免下颌缘支的损伤,分离至骨面后在下颌角打孔用粗钢丝、巾钳或可可钳向下牵引下颌骨以增加复位间隙,将髁状突头就位于关节凹正常位置,断段解剖复位,于颈部前后缘各以1块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生理盐水冲洗伤口,逐层缝合。2结果全部病例伤口一期愈合,术后咬合关系、开口型及张口度恢复良好,无1例面神经损伤及涎瘘。经12~24个月随访,复查X线片示骨折愈合良好,无1例关节强直。3讨论(1)传统的下颌骨升支骨折多采用颌下切口。因需要长时间向上牵拉容易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且切口偏下骨折复位固定均较困难。而经腮腺直视切口复位内固定下颌骨升支骨折就避免了

5、以上问题。(2)目前认为髁状突脱出关节窝,向内侧成角30°~45°以上的畸形,升枝向上移位垂直距离明显缩短导致咬合关系错乱,均为手术适应证。非手术治疗由于存在长期颌间结扎导致的张口受限、张口偏斜、关节强直等缺陷,越来越多学者选用手术治疗。对于颌面骨折的手术要求尽量解剖复位及可靠固定,以达到术后恢复咬合关系[1~3]。采用穿腮腺入路方法行髁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骨折断面暴露充分,术野清晰,便于复位及可靠固定,术中软组织牵拉力量轻微,有利于面神经保护,同时手术时间短,切口隐蔽,术后功能和外形恢复快,并发症较少。手术应注意的问题:髁状突骨折后因升枝上移,术前应尽量作好颌间牵引,因以利于术中复位及确

6、定咬合关系。特别是双侧髁状突骨折或下颌骨多发骨折,往往术中轻微错位,将明显影响咬合关系,所以术中应首先确认咬合关系后再行接骨板固定。固定时应注意打孔与放置螺钉要与骨面垂直,否则容易导致螺钉松动,固定失败。髁状突因翼外肌牵拉常向前内移位,除非复位困难,复位时应尽量不将其剥离,以保证髁状突的部分血供。移位的关节盘应复位或做修补。故经腮腺直视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颌骨升支或髁状突骨折对基层医院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