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音声母清浊对立说略

鼻音声母清浊对立说略

ID:20439262

大小:4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3

鼻音声母清浊对立说略_第1页
鼻音声母清浊对立说略_第2页
鼻音声母清浊对立说略_第3页
鼻音声母清浊对立说略_第4页
鼻音声母清浊对立说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鼻音声母清浊对立说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鼻音声母清浊对立说略提要吴语的鼻音声母在听感上也有清浊两类。本文通过发声型研究,考察了这种清浊对立的语音实质。结果发现,鼻音声母的清浊对立,在语音上并不是表现为声母辅音本身的音质区别,而是表现为相应韵母元音的发声型区别。这种情况跟吴语里塞音声母清浊对立的语音表现十分相似。由此我们推测,吴语声母的清浊对立、甚至中古声母的清浊对立,很可能就是建立在相应韵母元音发声型区别的基础上的,而不一定是声母辅音本身的特性。壹引言说到鼻音声母的清浊问题,首先要说明一点,本文所要讨论的清浊对立,并不是指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的分别。世界上的许多语言里,固然确实存在着带音的鼻音和不带音的鼻音之区分。在大多数情况

2、下,鼻音发音时声带都是振动的,但也有发音时声不振动的鼻音。例如,英语里的应答词“呒哼”通常发作[m^mˆ]或者[nÓnˆ],其中的第二个音节就是个自成音节的不带音的鼻音。汉语里也有这样的例子,譬如当你表示某种不屑而嗤之以鼻时,这个嗤鼻声通常也是个不带音的鼻音。然而,这类例子不管在外语里还是汉语里都是凤毛麟角,而且跟带音的鼻音之间并无音位上的区别,所以不在本文讨论之列。这里要讨论的,是指那种具有区别词义作用的鼻音清浊对立,并通过仪器实验,力图探究这种对立的语音实质。贰汉语鼻音的清浊对立在汉语里,尽管作为声母的鼻音一般都是典型的带音辅音,但在听感上也可分为清浊两类:一类出现在阴调音节里,听

3、起来是纯粹的带音,有时带有喉塞的开头;另一类出现在阳调音节里,听起来带有浊气流[±]。这种分别在吴语诸方言里尤为明显。譬如,温州话里的“妈”与“埋”和“那”与“拿”,常阴沙话里的“眯”与“迷”、“闷”与“问”和“研”与“年”等,各对词中的两个字都是韵母相同的鼻声母字,彼此之间的意义区别就是通过鼻音声母的清浊对立和声调的阴阳对立而实现的。这种情况跟吴语里塞音声母的清浊对立相仿。关于吴语方言塞音声母清浊对立的语音实质问题,自从赵元任先生首先提出著名的“清音浊流”说以来,已经有过许许多多的讨论,讨论的焦点集中在古全浊声母音节独立单念或者在语句中重读时声母的音质问题上。通过最近一二十年来的实验

4、研究(曹剑芬,1982,1987;李荣,1986;石锋,1983,1988;任念麒,1987;曹剑芬、麦迪森,1989,1992),基本认识已经大致趋于一致,那就是:音韵上的这种清浊对立,在语音上并不是声母辅音本身带不带音的不同,而是后接元音起始部分带不带气声(breathiness)的发声型(phonationtype)的区别,带气声的那种听起来就是有浊流[±]。不过,人们尚不清楚,这种发声型的区别究竟是声母的属性还是韵母的属性。赵元任先生曾经认为,浊流[±]不是元音前头的声母,而是元音的形容性成分(赵元任,1930);后来,李荣先生也用他的听辨试验证明,浊流[±]并不是声母的一部分

5、,而是韵母元音发音时的一种同部位摩擦(李荣,1986)。可是,时至今日,人们的认识尚不完全一致(石汝杰,1993)。同时,由于吴语塞音声母在单念或重念时,清类和浊类都是不带音的辅音,因此,在对它们进行发声型考察时,主要是通过对后接韵母元音能量分布的对比分析来实施的。如果说用这种方式对塞音进行的考察结果,还不足以断定这种发声型差异究竟属于声母还是属于韵母的话,那么,对与之相仿的鼻声母清浊对立的语音实质作些考察,或许会对上述问题的探索有所补益。因为无论是清类还是浊类鼻声母,无论是独立重念还是语句中轻读,它们都是带音辅音,因而可以直接测量分析声母本身的能量分布特点,更加直观地比较它们之间有无

6、发声型的差异。叁关于清浊鼻音的实验研究3.1一般声学特性分析3.1.1清浊鼻音声母的声波波形比较总体看来,无论是轻类还是浊类,鼻音声母的波形都是周期性的,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振动的频率和振幅具有高低和相对强弱的差异。一般的趋势是:在阴调音节里,清类鼻音的声带振动频率较高,振幅也较大;而在阳调音节里,浊类鼻音声带振动频率较低,振幅也相对小一些。3.1.2清浊鼻音声母的语图(声谱spectrograph)比较从宽带语图上看,无论是轻类还是浊类鼻音,都表现为典型的带音辅音谱型,没有发现明显的音色区别;不过,从窄带语图上,就可以看出它们的音调高低及其变化模式的不同,在音韵上就体现为各自所在音

7、节声调阴阳类别的对立,这些跟它们的声波在振动频率和振幅方面的差异是一致的。总之,根据一般的物理声学特性分析,除了明显的音调高低区别以外,没有发现这两类鼻音之间有明显的音色差异。但是,在听感上,这两类鼻音明明存在着清与浊的对立。可见单纯的声波波形比较和声谱外观分析,已不足以对它们的音质有无区别做出判断,进一步的微观分析是必要的。发生型考察就是常用的一种微观分析手段。3.2发声型考察3.2.1发声型差异所谓发声型差异,简单地说,就是指语音发声(ph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