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追思自然之途

踏上追思自然之途

ID:20442035

大小:5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2

踏上追思自然之途_第1页
踏上追思自然之途_第2页
踏上追思自然之途_第3页
踏上追思自然之途_第4页
踏上追思自然之途_第5页
资源描述:

《踏上追思自然之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踏上追思自然之途“追思自然”与“自然哲学”很容易引起相互对立的两方面的误解。“追思自然”,这大概是诗人们在抒发感情吧,进入工业社会之后,人们一直深深体验到远离大自然的孤独,并发出“回归自然”的呼唤。而“自然哲学”,不就是黑格尔及古代自然哲学家们对自然界的那种思辨的研究吗?当然有一些天才的猜测,但更多的是毫无价值的东西,自然哲学早已被自然科学或科学哲学所替代,在自然科学或科学哲学之外独立的自然哲学早已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然而,“追思自然”却完全可以作为一项严肃的哲学课题,“自然哲学”由于把“追思自然”作为自己的问题域,也

2、据此获得了新生。而且,当自然哲学由于发现新的问题而获得新生之后,再反观旧的自然哲学,会发现旧自然哲学也并非没有意义,它们可以作为新自然哲学的一种营养,可以经过扬弃而成为有用的东西。一个新范式的产生既可以给当前的问题廓清思路,辨明方向,也可以导致对过去的问题的重新审视。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吴国盛先生就不断呼吁重建和复兴自然哲学,以作为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之一①。然而几乎与此同时,国内自然辩证法领域却存在着另一种相反的演变。作为学科名称的“自然辩证法”基本上为“科学技术哲学”所替代。各种有关表格上,在“学科名称”一栏中,填上

3、“科学技术哲学”才是规范的。目前只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学科分类上仍然保留着“自然辩证法”这一名称。另外,学会名称及《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两家杂志的名称也没有改变。但是,作为单位名称的“自然辩证法研究所(室)”一个个地改成了“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所(室)”“科技与社会研究所”等等。这些名称都突出了科学技术的哲学或社会学方面,却把自然哲学抛到了一旁。“名”与“实,确实有其同一性。名称上对自然哲学的忽视或遗弃正与事实上对自然哲学的否定相一致,这也是上面谈到的对“自然哲学”的“误解”的具体体现。这种“误解”有其合理

4、性,但是没有意识到追思自然的迫切性。时至今日,国内许多学者仍未真正认同自然哲学研究。吴国盛曾数次对此表示了遗憾,并进行了辩护②。然而,事情的变化往往具有戏剧性,坏的命运发展到极点往往预示着好运的开始。自然哲学的被除名却蕴涵着它的再生。经过吴国盗及其同行大约十年的努力,一个明确的自然哲学新范式已经形成,尽管它还不是十分精致和严密,尽管它还可能隐含着一些矛盾。不过,这些矛盾只有在以后的具体研究中才会具体暴露出来,并逐步得以解决。事实上,任何新范式在刚刚形成之时,往往都是粗略的。这个新范式我们可以在吴国盛最近刚出版的《追思自

5、然一一从自然辩证法到自然哲学》(辽海出版社,1998.9)一书中发现。此书(以下简称《追思自然》)是一本文集,里边的文章都是已在书刊上发表过的。但是,这些前后持续十余年的文章,如果不收集在一起,还不易于发现它们所展示的东西。因为人们或者并没有全部读到过,或者以前读到过,后来印象不清了,也可能很少读到过甚至根本一篇也没有读到过。如今这部三十多万字的文集出版了,相信它由于把十余年时间里逐步明确的范式同时端了出来而会大大推进自然哲学的研究,也会使自然哲学赢得更多的认同,当然也可能同时招致更多的批评。不过,受到批评不是坏事,因

6、为学术研究正是在争论和批评中进行的。一个理论或范式,或者一种新思想,要想得到发展,就正需要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批评。批评,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获得认可的一种体现,因为对于毫无价值的观念甚至就不必批评。首先应该指出,这本文集的编排和收录并不十分完美。一是颇能体现吴国盛自然哲学风格特点的十余篇批评“现代性”的文章没有收录进来,一是在已经收录进去的文章中包含了一些根本不相同的东西。我指的是在一些问题上,吴国盛的思想前后发生了变化,甚至后来的完全否定了原来的。比如在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方面、在探讨自然哲学问题的视角方面等。把这些立场不同的

7、文章编排在一起,甚至混编在一起,易于引起读者的误解,给读者把握自然哲学新范式造成困难。当然,如果读者对于的工作已经有所了解,或者,读者能深入研究该文集,并注意每一篇文章最初的发表时间的话,还是可以搞清楚的,并因此而了解到新范式形成的历史过程。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如何地走出科学主义,走出主客二分的对象性思维;也可以看到,追思自然的自然哲学是如何艰难曲折地产生出来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了解新自然哲学的形成过程也有其特定的意义。事实上,正是在新自然哲学的形成过程中展示出来“诉诸历史”的必要性,自然哲学建设要求首先开展自然哲学

8、史和科学思想史的研究。我们由此看到大量与自然哲学有关的历史问题急需着手研究。但是,历史是为“当前”服务的,是用来帮助解决当前的问题。自然问题可以借助自然哲学史的研究而得以把握,但这种历史的意义需要“当前化”才能有所“受用”。历史是历史性的历史,历史性与时间性密切地联系着。时间问题无疑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追思自然”中的“追思”就体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