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虫病传染疾病辅导

丝虫病传染疾病辅导

ID:20459861

大小:7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13

丝虫病传染疾病辅导_第1页
丝虫病传染疾病辅导_第2页
丝虫病传染疾病辅导_第3页
丝虫病传染疾病辅导_第4页
丝虫病传染疾病辅导_第5页
资源描述:

《丝虫病传染疾病辅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丝虫病传染疾病辅导广大朋友们,关于“丝虫病传染疾病辅导”是由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丝虫病(filariasis)在我国是由斑氏丝虫及马来丝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临床特征在早期主要为淋巴管炎与淋巴结炎,晚期为淋巴管阻塞及其产生的系列症状。我国隋唐时代(公元581-907年)古籍中记载“两足胫红肿,寒热如伤寒状,从此或一月发,半月数月一发”。民间流传的“流火”、“大脚风”等,说明该病在我国流行已久。[病原学]世界上寄生于人体的丝虫有8种,我国仅有斑氏丝虫和马来丝虫流行。斑氏和马来丝虫成虫形态相似,细长如线,乳白

2、色,表面光滑,雌雄异体。斑氏雄虫身长28.2~42mm,马来雄虫身长20~28mm,两种雌虫身长约为雄虫一倍。雌雄成虫常相互缠绕,寄生于淋巴管及淋巴结内。寿命可长达12年或更久。雌虫胎生幼虫,成丝状活动,称微丝蚴。斑氏微丝蚴长约280μm,宽约7μm;马来微丝蚴较斑氏短细。微丝螺从淋巴系统进入血循环后,白天多藏匿于肺的微血管内,夜间进入周围血液循环,具有明显的夜周期性。通常马来微丝蚴为晚8时至次晨4时,斑氏微丝蚴为夜晚10时至次晨2时。微丝蚴周期性的机理尚未完全清楚,有以下几种解释:①人在睡眠时,迷走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肺部微血管扩张,微丝蚴大量从肺进入周围血液;②肺和周

3、围血液中氧分压的变化可改变微丝蚴的周期性。夜间给患者吸入O2,提高血的氧分压,则周围血中微丝蚴数量减少;③与微丝蚴体内的自发萤光颗粒有关。凡微丝蚴体内含有萤光颗粒多的,其夜现周期性明显,反之则不明显。微丝蚴在人体内可存活数月~2年以上。斑氏微丝蚴和马来微丝蚴在形态上有显著差别,两者区别见表及图。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小编专门编辑了“抗生素、磺胺药和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抗生素(antibiotics)、磺胺药(sulfonamides)和喹诺酮类(quinoloines)药物是治疗感

4、染性疾病、特别是细菌性感染的重要药物,三者均具有抗菌活性强和毒性低的特点。最早应用于临床者为磺胺药中的百浪多息(prontodil),1935年采用后使血性链球菌所致产褥热的病死率显著下降。此后高效、长效而副作用较少的品种陆续出现,而更重要的是甲氧苄胺嘧啶(TMP)的发现,1968年以来与磺胺药如磺胺甲基异恶唑(SMZ)、磺胺嘧啶(SD)等合用后,抗菌活性明显增强,抗菌和治疗范围也有增广。抗生素的研究于1940年青霉素G问世后始有迅速发展,各种抗生素的采用使传染病和许多细菌性感染的预后大有改观。喹诺酮类药物中最早用于临床者为萘啶酸(仅用于尿路感染),继以吡哌酸(亦仅适用

5、于尿路感染和肠道感染);70年代末和80年代陆续研制了抗菌谱更广、抗菌活性更强的第三代含氟喹诺酮类,不但优于以往的同类药物,且可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比似。  [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多数抗菌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符合二室模型,药物先进入血供丰富的中央室,然后进入血流缓慢的周边室。根据血药浓度和时间的关系可制定药时曲线,曲线下的总面积可反映抗菌药物的吸收情况(利用度)及啄收速度。抗菌药物主要经肾脏排出,也可经肝脏代谢、肠道排泄、肺呼出等而被清除。  抗菌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一般在6小时以内,但也有长达10~12小时,甚至>200小时者。肝肾功能不全(特别是后者)时不少抗菌药物

6、的半衰期可明显延长,应及时调整剂量或给药间期。  无论口服(口服不吸收者除外)、肌注、静注或静滴、抗菌药物的高峰血浓度一般于1/2~4小时内即可到达。吸收后迅速分布至人体各组织、胸腹腔、关节腔和体液中(表1、2、3),其浓度的50~100%以至数倍以上,故除包裹性积液或浓度稠厚者外,殊无局部用药的必要。分泌至胆汁中的浓度因不同抗菌药物而异,以四环素类、红霉素、林可霉素、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利福平、青霉素G等的浓度为较高,约为血浓度的数倍至数十倍。次为氨基糖甙类及头孢菌素类,其在胆汁中的浓度约为血浓度的25%至数倍。磺胺药在胆汁中的浓度可达血浓度的50~1

7、00%。含氟喹诺酮类的胆汁中浓度高于血浓度。氯霉素、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等在胆汁中的浓度较低,一般仅及血浓度的25~50%。进入胎儿循环中的抗菌药物浓度,约为母血浓度的10~100%,孕妇应用氨基糖甙类宜特别审慎。  抗菌药物口服后的吸收程度很不一致,氯霉素、羟氨苄青霉素、氯林可霉素、利福平、强力霉素、头孢氨苄、磺胺药等的口服吸收比较完全(约90%或以上)。四环素类易与金属离子如钙、铝、镁、铁等螯合而影响其吸收(70%以下)。青霉素G口服易为胃酸及肠道中细菌产生的μ—内酰胺酶所破坏,致吸收少而不规则。氨苄青霉素和苯唑青霉素口给药仅60~7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