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散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白芥子散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ID:20460973

大小:64.0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3

白芥子散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白芥子散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白芥子散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白芥子散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4页
白芥子散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5页
白芥子散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6页
白芥子散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7页
资源描述:

《白芥子散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白芥子散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湘潭市屮医医院,湖南湘潭411100)屮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0408(2015)2-0061-03摘要目的分析白芥子散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采取基础降糖及门服甲钴胺胶囊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寒凝血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面粉制作安慰剂,进行穴位贴敷,治疗组以白芥子粉进行穴位贴敷疗法,观察患者临床证候变化情况及祌经传导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论Q芥子散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糖鉍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关键词白芥子散:寒凝血瘀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由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因及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临床症状多样,迄今为止仍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及药物,笔者采取白芥子散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糖鉍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丁。1资料分析和方法1.1病例來源:120例病例全部来自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的湘潭市屮医医院内科住院及门诊患者,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组年龄在44-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23±10.0

3、1)岁之间,病程在5-23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3.77±4.76)年,60例糖鉍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屮,男女患者的分布比例31:29。对照组年龄在43-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34±10.21)岁之间,病程在6-22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2.08&plUSmn;4.81)年。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构成、病程等研究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o1.2病例选择标准1.2.1西医诊断(1)符合西医“糖尿病”诊断标准【1】(参照2010年ADA糖尿病诊疗指南)①HbAlc≥6.5%。②空腹血

4、浆葡萄糖(FPG)≥7.0mmol/L(126mg/dl)o③OGTT试验中2h血漿葡萄糖水平≥ll.lmmol/L(200mg/dl)。④冇高血糖的症状或高血糖危象,II随机血糖>ll.lmmol/L(200mg/dl)。注:以上为静脉血浆值。如无高血糖症状,标准中的第1-3项应进行复査。(2)符合西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筛查标准(参考1993年上海全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专题会议及《实用神经病学》)制定标准【2】:①糖尿病病史。②在诊断糖尿病吋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③四肢(至少在双下肢)奋持续性疼痛和/或感觉

5、异常。④双侧或一侧探反射减弱或镇痛觉减弱。⑤肌电图检测神经传导速度减低。⑥排除其它原因如:乙醇中毒、药物中毒、维生素B12缺乏、营养缺乏、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等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病变。1.2.2中医辨证分型标准【3】寒凝血瘀证:肢端麻木,四肢发凉,得温痛减,遇寒痛增,下肢为著,入夜更甚;乏力倦怠,口干多饮,舌质瘀斑,脉沉细涩。2治疗方案2.1药物来源2.1.1白芥子散组成:白芥子、玄胡、细辛、甘遂、乳香、没药等量粉碎备用,用前用姜汁调和,用穴位贴固定于穴位。2.1.2两组病人均于幵始治疗前2周内将患者的血糖平稳控制到空腹4.4-

6、7.8mmol/L之间,餐后两小吋4.4-11.lmmol/L之间,并同吋给予饮食和运动指导,并同吋U服甲钴胺胶囊营养神经(每次500ug,每天3次)。两组疗程均为21天,治疗期间停用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其他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冇影响的药物。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同吋贴敷安慰剂(面粉调和),穴位选择:双下肢血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涌泉、中脘、天枢、关元、双侧脾俞、肾俞(参照《针灸治疗学》),每次2小吋,3天1次,总共7次。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予以白芥子粉进行穴位贴敷,每穴3g,每次2小吋,3天1次,总共7次.

7、穴位选择:双下肢血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涌泉、中脘、天枢、关元、双侧脾俞、肾俞。3疗效判定3.1观察指标:糖尿病神经病变积分用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记分法(MDNS>来评价。MDNS包括检查双侧感觉(大拇趾背部针刺觉,10g细丝触觉和大拇趾振动觉),双侧力量(大拇趾伸展和踝背屈)及双侧反射(膝反射和跟键反射)。血液生化指标:空腹、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后各测一次;祌经传导速度治疗前后各测一次。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后各测一次。3.2神经功能疗效评定标准【4】(参照2009年《糖尿病中医研宄进展》中糖尿病周围神经功能疗

8、效的标准制定):治愈: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恢复正常;显效: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较治疗前增加一个标准差以上或恢复正常;有效: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较治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