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ppt

《列夫·托尔斯泰》ppt

ID:20466995

大小:1.28 MB

页数:34页

时间:2018-10-11

《列夫·托尔斯泰》ppt_第1页
《列夫·托尔斯泰》ppt_第2页
《列夫·托尔斯泰》ppt_第3页
《列夫·托尔斯泰》ppt_第4页
《列夫·托尔斯泰》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列夫·托尔斯泰》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列夫托尔斯泰斯蒂芬·茨威格他出生在俄国的土地上,他的家族有暄赫的历史,父亲有世袭的爵位,母亲是公爵的独生女儿,所以他是个天生的贵族。但他的一生并不因他的贵族身份而骄傲,反而受此困扰并无比痛苦。他的信仰注定了他的痛苦。他渴望改革俄国不合理的农奴制度,他想把自己的私人财产分给农民,然后像一个普通人那样去生活,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放弃了上流社会生活的风雅和排场,像一个农民一样亲自参加劳动。他的信仰和行为直接导致了妻子的不解,最终爆发了家庭危机,夫妇分家,因此他有了一段不幸的婚姻。分家后他把自己现有的著作权和稿费无条件转让或捐出,自己

2、几乎身无分文。他的家曾经是革命者的避难所,是难民的收容所,是改革家的聚会所,也因此他不仅失去了家庭的幸福,更遭到了几乎整个贵族阶级的排斥,因为他的特立独行是对贵族阶层和统治阶级的反叛和宣战,因此他差点被流放,幸亏是民众的舆论阻止了政府荒唐的行为,然而他最终没有逃脱被开除教籍的命运。他在民众心中是一座丰碑,在统治者眼中却是一颗危险的炸弹,是一把锋利的匕首。他是一个贵族中的一个精神叛逆者,又是一个觉醒了的精神贵族。列宁曾经评价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对资产阶级虚伪腐化的认识和批判,对自身信仰的追寻和探索,使得他痛苦,矛盾,孤独,曾经两次离家出

3、走,一次走到一半就回来了,因为他的妻子要生他们最后一个女儿,最后一次离家出走,却让他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生命的最后一个黎明他看到的不是家乡的风景,而是孤零零躺在异乡一个小火车站站长家的小床上,看着窗外那将亮未亮的天空。他生命的最后遗言不是说给妻子儿女的,是说给这个世界的,他说:“我爱真理。”他的一生,就是在焦虑与不安、对真理紧张不断地求索和勤奋创作中度过的。82岁,他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留给我们的是90卷的文集,驰骋俄国文坛六十年的记忆,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他不以暴力抗恶的思想。他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美国文学评论

4、家哈洛称他是“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列宁也认为“他的艺术标志着全人类的艺术发展上的一大进步。”他生前放弃了自己的贵族身份和生活方式,他死后更是安静而朴素,在他家乡的森林中无声的长眠,坟前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没有墓志铭。奥地利传记作家茨威格说“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保护他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世间最美的坟墓”托尔斯泰主要作品1863—1869年发表《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1873—1879年发表《安娜·卡列尼娜》(长篇小说)1889—1899

5、年发表《复活》(长篇小说)茨威格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初识托尔斯泰读课文1到5自然段,评价托尔斯泰的外貌特点。评价的格式为:托尔斯泰长得——————————————,因为他—————————。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须发特点:面部轮廓:面部表情:长相平平: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阴影,滞留着愚钝压抑对他来说,穿这件大衣,还是那件大衣,都没什么不合适托尔斯泰是茨威格“从心底

6、深深热爱”的作家,他的“出类拔萃,超越了人类一切平庸”的伟大,令茨威格“折服”。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庸丑陋的外表,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外形的丑陋、平庸反衬他灵魂的高贵、眼睛的精美。走近托尔斯泰1、速读第六到八自然段,寻找提取出表达托尔斯泰眼神锐利的比喻句,2、将比喻句组成的小诗——《眼睛》,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读一读改一改这道目光像黑豹那样这道目光像程亮的钢刀那样这道目光像枪弹穿透伪装的甲胄那样这道目光像金刚刀切开玻璃一样这对眼睛是手术刀这对眼睛是X光这对眼睛是寒光四射的匕首这对眼睛像一只猎鹰

7、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所有的浅薄的信条撕烂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领域,历史,战争,人间一切惨剧,各种情欲,人生各个阶段,从婴降临人间的啼声到气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后迸发,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欢乐和痛苦,各种可能的内心思绪,窃取自己同伴的钱币的小偷的感觉,到英雄主义的最崇高的冲动和领悟透彻的沉思——在这幅图画里都应有尽有。——选自《战争与和平》的评论这里全是虚伪,全是谎言,全是欺骗,全是罪恶!——安娜.卡列尼娜卧轨时对上流社会的诅咒实际是托尔斯泰内心深处对俄罗斯上层社会的呐喊。

8、这里所做的一切事情是最大的独身行径,所有这些用基督名义干出来的事情正是对基督本人的嘲弄。——《复活》中托尔斯泰评价俄国官办教会里那些头罩伪善面纱,浑身散发虚伪诈骗味道的吸血鬼跳读第七自然段,找出表达托尔斯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