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及译词中的-quot;音美-quot;

李清照词及译词中的-quot;音美-quot;

ID:20470707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3

李清照词及译词中的-quot;音美-quot;_第1页
李清照词及译词中的-quot;音美-quot;_第2页
李清照词及译词中的-quot;音美-quot;_第3页
李清照词及译词中的-quot;音美-quot;_第4页
资源描述:

《李清照词及译词中的-quot;音美-quo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李清照词及译词中的quot;音美quot;摘要:本文介绍了词的音美特征,发展历史及代表人物,作为婉约派代表人物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文章对其词作及译文从音美方面进行了细致探讨。关键词:李清照词音美一.引言词最初作为配合歌曲的新诗体,与音乐有特别密切的关系。隋唐时代兴起的一种包含中原乐,江南乐,边疆民族乐,外族乐等多种成分的燕乐,对词的产生与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词最初产生于民间,到了中唐时期,一些诗人也依照一定曲调的曲拍制作文人词,到了唐五代,出现了最早的文人词总集《花间集》。唐五代词人的创作,为词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艺术经验,

2、为宋词的繁荣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宋词的繁荣宋朝伴随着商业兴旺,都市繁荣而起的歌舞升平,饮宴享乐的文化生活时尚,有力地推动了词的发展。歌舞宴上,花前月下,离亭别筳,都少不了歌词遣兴佐酒。坊间瓦舍,市井酒楼等场所企望文人墨客为他们作歌词,借以使曲调得以更广泛地流行。词借音乐广泛传播,音乐也借歌词深入人心。北宋初期成就最高的词人是柳永。他继承婉约传统,加以白描手法描绘出真挚动人的感人情境,并将赋法移植于词,铺陈衍叙,推进了慢词艺术的发展。北宋中叶,苏轼以博大胸襟和豪迈气魄对词体作出大刀阔斧的开拓和变革,和后来的南宋中叶的辛弃疾,同为豪放派词风的代表

3、人物。三.李清照词及译词的音美赏析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词前期多表现闺怨离愁;后期词风一变,主要表现国破家亡后的深切哀痛。她的词语言清新雅丽,精妙清亮,含韵无穷。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无不语意新妙,纯粹天然。李清照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富创造力,艺术成就最高的女词人。词人既要用语言所包含的意义去影响读者的感情,又要调动语言的声音去打动读者的心灵,使诗词产生音乐的效果。李清照词主要运用以下声乐手法遣词造句达到婉转悦耳的声乐音效,如押韵(包括双声,叠韵等),叠字

4、和拟声叠词等。1.押韵浣溪沙李清照淡荡春光寒食天,(ian)玉炉沉水袅残烟。(ian)梦回山枕隐花钿。(ian)海燕未来人斗草,(ao)江梅已过柳生绵。(ian)黄昏疏雨湿秋千。(ian)Springshedsamildandyhairpinunderthepilloeofgrassumeblossomsfadeaild和,sodark,sodense,sodull,sodamp,sodank,sodead!(林语堂)李清照的《声声慢》融合词人的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情调凄惨悲怆,感人至深。原文首句十四个叠字,声调艰涩,一声紧似一声,感情深

5、刻,译文用了十四个单音词,每两个单词用一个so,产生了反复的有节奏的音效,艺术内涵推入深远的境界。和so搭配,其他的词都用了以字母d开头的头韵,d字开头的声音深沉压抑,反复回响,似乎是感触的回音,很好地传达了原句抑郁的氛围,生动地再现了词人在无望寻求后悲痛怆郁的心境。3.拟声叠词孤雁儿李清照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在这句"小风疏雨萧萧地"中,许多译者用不同的方式传达"萧萧":(1)Small

6、esCryer)(3)Lightbreeze,sparserain,cHugh)(5)Agrizzlingwindanddrizzlingrain(许渊冲)在这五种译文中,除了KenhRexrothLingChung采取音译直译,用了Hsiao,Hsiao,其他译者都采用了英文中原有的拟声词,如sighs,whisper,hissing,grizzlinganddrizzling."萧萧"指的是淅沥小雨声,点点滴滴敲击着词人悲痛断肠的心灵,词人悲伤的心境不禁为此催下千行滚泪,相比较而言,最后一种译文更能体现出回环的声效,表达出词人郁结于心的凄痛。四

7、.结语中国古典诗词"音美"丰富,包括平仄,节奏,押韵,双声,叠韵,叠字等等,除了平仄以外,其他都有可能在不同程度上译成英文,我们应不懈努力最大程度上传达出原作的音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