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染《与往事干杯》的叙事行为

论陈染《与往事干杯》的叙事行为

ID:20471527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0

论陈染《与往事干杯》的叙事行为_第1页
论陈染《与往事干杯》的叙事行为_第2页
论陈染《与往事干杯》的叙事行为_第3页
论陈染《与往事干杯》的叙事行为_第4页
论陈染《与往事干杯》的叙事行为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陈染《与往事干杯》的叙事行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陈染《与往事干杯》的叙事行为  内容:陈染的小说《与往事干杯》,以其独特的女性化叙事构成了作品解读的丰富性。本篇文章主要从叙事主体、叙事视角以及叙事时间三个角度出发,对这篇小说进行叙事行为上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叙述者叙述视角叙述人称叙述时间  陈染的小说总是被冠以自传体、个人写作等名号,而这些名号对于陈染本人来说则总是处于被接受状态,从未深入到其小说真正的文本内容中来探寻作家本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世界。在此,我将从小说《与往事干杯》的文本出发,对这篇小说的叙事行为进行探讨。  一.叙述主体  只要提到陈染的作品,所有的读者

2、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私人化这个名词,何为私人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作品中的主人公就是,主人公所经历的一切便是的人生经历。的确,陈染在她的小说中时常有某些事件或情境与她自己的生活是极为相同的。就拿《与往事干杯》这篇小说而言,主人公肖濛在十几岁的时候,父母便离异了,后来便和母亲搬入尼姑庵生活了数年。这样的事件,在陈染的日记体作品《声声断断》中曾清楚地告诉我们,她自己家中的变故。但这样的相似或相同事件并不能作为确定陈染的作品是私人化的,如果要从文本中找出事件作为证据,那么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小说中肖濛在十六七岁的时候曾想过在陶然公园投水自杀

3、,这一事件可以明确地与陈染的生活经历排除开来。因此,如果随意地将小说的主人公与硬要扯在一起,那是十分不明智的,也会导致对整部作品理解上的误区。  对于一部小说的文本解读而言,叙述者的重要性往往会大于。当深入到《与往事干杯》这部作品的文本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叙述者的强大控制力。就叙述者而言,作品中的文本叙述者想给读者讲述一个关于主人公肖濛的成长和爱情故事。而故事层面的叙述者正是主人公肖濛为自己的一位已经怀孕的友人乔琳讲述自己的生活经历。而这两个层面的叙述者总是交叉在文本中,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的一个现象,在小说中,采用第一人称来

4、指代主人公,但仍然会不间断地将第一人称改变为第三人称,当第一人称出现在文本中,读者就会跟随故事叙述者的讲述来了解肖濛的生活,而一旦转变为第三人称时,故事层面的叙述者就会隐身,随即文本层面的叙述者就会为读者服务,继续让读者感受肖濛的情感变化和心理体验。正如小说中写到的当我知道了父母已经离异后,故事层面的叙述者无法准确详实地描述我的心境,于是出现了第三人称的她,她一点也不懂得色彩的含义,但她喜欢黑颜色的衣服,她找到这种属于自己的颜色完全是出于本能,而不是出于知识。①这样的一段描述使读者能清楚地感受到一个青春期的小女孩,在父母离异后,

5、所受到的压抑有多么深,而这样的压抑促使女孩产生了选择靠近忧郁的黑色,远离一切明亮的色彩。当然作为叙述者总是不可避免地带有着某些创作思想倾向,在小说中主人公肖濛对父亲总是不愿意接受和亲近,甚至在离家来到尼姑庵时,我和母亲就在这一贫如洗、徒墙四壁的小屋里过起了天堂一般的日子②。我的感受是天堂一般,那么在有父亲居住在一起的那个家一定就是地狱了。根据作品,我们不难看出,叙述者总时不时地表现着的某些价值立场,而正是这样,才使得作品与产生着一种模糊的关联性。  二.叙述视角  众所周知,第一人称的选用是陈染作品的一大特征,在小说中采用第一人

6、称的优点是不言而喻的,首先,它大大地拉近了读者与之间的距离,作为普通的读者,在他们眼中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小说叙述,极有可能是在向大家讲述自己的故事,因而一种窥探式的心理便被激发起来,小说的吸引力迅速提升。在《与往事干杯》这篇小说中,不仅采用第一人称来增加小说的真实性,同时还不断地强调私人性和隐秘性,在文本中,我与男邻居在纸条上交谈的内容,我既不愿意公开在文本中,更不想告诉我的密友,因为我觉得这纯属于我们私人的事情。再者,为了使第一人称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小说中,还偶尔出现一些具有生命旨意性的我的想法我觉得一个人自身一旦形成,他(

7、她)所喜欢和需要的对象的类型就已注定。③这样的言论,使得小说具有了普遍的生活经验,继而让读者容易产生共鸣,使小说更具有亲切感。  在整部小说中,虽然主要采用第一人称作为主人公的指代,但是也出现了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转变。这种转换主要发生在肖濛观察自我、体味与他人情感或者自我遐想时,在我与男邻居发生关系后,文本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主人公自己的心理感受:她希望自己变成他的食物,永远被他啃噬,被他吞咽。④此时的主人公我瞬间变成了她,她的体验成为了故事中人物的直接感受,继而产生一种叙述者和主人公彻底的分离。小说家可以通过改变人称来调节叙述者与

8、故事之间的距离,某些弃第一人称而用第三人称,一个似乎可以成立的理由是,不愿沾上自我暴露的嫌疑,不愿让作品中描写的生活内容与自己拉上直接的关系。⑤采用第三人称叙事正好为叙事者脱离小说中人物的身份,用一个局外人的眼光来透视提供了条件。  《与往事干杯》这部小说中,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