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春秋时期的武德思想

论春秋时期的武德思想

ID:20472510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2

论春秋时期的武德思想_第1页
论春秋时期的武德思想_第2页
论春秋时期的武德思想_第3页
论春秋时期的武德思想_第4页
论春秋时期的武德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春秋时期的武德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春秋时期的武德思想: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转变并飞速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武术在这一时期也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其思想内涵。武德思想受到当时特有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其内容在仁、义、礼、信、勇五个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为研究现代武德思想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春秋时期;武德思想;思想内涵  武术并不只是单纯的外在身体技巧的练习,它除了可以强身健体、自卫防身以外,尚武崇德也是其重要的文化内涵。武德是中国武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的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而提炼出来的思想精髓,是武术发展的重要部分之一。  一、武德  (一)什么是"武德"

2、  所谓武德,即武术道德,是长期以来逐渐形成的习武者在社交活动中所应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其应独具有的道德观和意志品质。武术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创新,武德内涵也随之相应改变。  (二)"武德"的起源和发展  "武德"一词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左传宣公十二年》书中出现,提出了:"武有七德",即"禁暴、戢兵、保大、功定、安民、和众、丰财"。唐宋时期出现了反映剑侠生活的传奇、志异等,对武德思想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三国演义》、《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家喻户晓,侠义行径更是在民间大家争相模仿。到了明代,内家拳开始在民间盛行,此时的武林中对拜师授徒的重视程度使得"尊师重道"的礼节成

3、为当时武德思想中的重中之重。今天,我国已经开始了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武德思想的具体内涵也必须跟随新时代发展的步伐,与之相适应。现代的武德思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了不怕吃苦,爱国爱民,正直守信,尊师爱徒,遵纪守法等为内容的新武德。  二、春秋时代的武德思想  (一)历史背景  春秋时期是我国古代较为特殊的一个历史阶段。战争频繁,各国诸侯之间内战外战不断。激烈的战争从最初的政治斗争开始,最终将其通过国家之间或是帮派之间的武力上的战争表现出来,并促进了传统武术的发展。另外,春秋时代的学术文化发展速度较为惊人。出现了各诸子百家争鸣的景象。尤其是儒家的"仁爱"观念;不

4、仅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基础,也对武德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春秋时期武德思想的内涵  武德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其基本内容却长期保持着相对的统一性和连续性,春秋时期的武德思想也不例外。  1、"仁"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一直位于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正统地位,其核心思想是"仁"的思想。在春秋这个连年战乱,政治局面相当不稳定的特殊时期,各个国家都在进行改革,改革的内容主要是施行"仁"政。  武术发展到春秋时期,由于受到"仁"的思想的熏陶,"仁"的思想也成为了武德思想的核心,对习武者的行为的道德判断和其价值取向起着指导作用。"仁"的基本含义就是要

5、用广博的爱心去爱一切人。所谓仁爱,是指习武者必须具有相当的涵养,遇事要以仁爱之心看待,不可轻易出手伤人。武德的仁学中心思想还充分体现在武技的运用上:少林功夫秘籍《绘象罗汗行功》中有记载"点穴之法"。点穴的功法是用以制人,但不伤人。习武者通过武功切磋技艺与交流感情,点到为止,以达到以武会友的目的,并十分强调以正确的态度与胸怀对待较技,充分体现了武德中"仁"的思想。  2、"义"  "义"是依"仁"而行的一种为人处事的理念,是强调人的行为必须遵守一定的规范和准则的伦理观念。春秋时期的战胜频繁,使百姓民不聊生。许多武林人士不惜冒生命危险为平民百姓除恶扬善,伸张正义,这样的人被百姓称之为"大侠"。

6、而这种"侠客之义"并不被当时的统治者所认可。春秋时期的中国正处在封建社会阶段,统治者对国家的管理是建立在思想、言论、行为高度统一的基础上的,纯粹的"义"的行为,由于存在着不定性、无限性,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管理,所以逐渐的被人们所忽视,其内容也被慢慢淡忘了。在春秋时期,"义"的思想多数只是体现在了侠客和他们的行为之中,而非政治之中。  3、"礼"  "礼"来自人的恭敬辞让之心,是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所必须具备的内涵。从古至今,中国人对"礼"的态度一直是十分端正的,"以理服人"、"先礼后兵"、"礼尚往来"……这些在古代就已经出现,并被人们世世代代的继承下来的。  春秋初期,"礼"的观念一直被很好的

7、传承和发扬。在武德思想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的"礼",其表现的形式、涉及的方面有很多。其中"尊师重道"就是其内在最本质的表现。它指的是习武者要尊敬师傅长辈,虚心求教,听从师父的教导,刻苦训练,努力提高自身的武术修为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涵养。其外在行为体现在弟子拜见师傅、师门长辈要行叩头礼,见同辈长者也要行礼等等。另外,盟誓作为一种礼仪,在春秋时期是十分盛行的。"盟誓之言,岂敢背之"?武林中的各种形式的盟誓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