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通胀异同

两轮通胀异同

ID:20476203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2

两轮通胀异同_第1页
两轮通胀异同_第2页
两轮通胀异同_第3页
两轮通胀异同_第4页
两轮通胀异同_第5页
资源描述:

《两轮通胀异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两轮通胀的异同两轮通胀的异同2010-12-2416:58:50[摘要]在本轮通胀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两个方面:一是新兴市场国家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实施了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环境过于宽松;二是国际市场上一些大宗商品的价格重拾升势,原油价格比低谷时期上涨了近一倍左右。可见,这两轮通胀的起因有相似之处,只是背景有很大不同。前者是一幕酝酿已久的大戏的高潮,而后者仅是高潮过后的余震。  (中经评论·北京)进入2010年,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纷纷出现了通胀压力逐步加大的趋势。这距金融危机发生前那一轮全球性通胀相隔不远。将这两轮通胀进行比较,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2、   一、两轮通胀的起因之比较:同中有异    进入2004年以后,世界范围内爆发了一轮通胀。除日本以外的主要发达国家和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均面临物价上涨的压力。这一轮通胀的起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前一时期世界经济增长过快,总需求的扩张速度超过了总供给。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世界各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在20世纪70年代不到3%,80年代为3.3%,90年代为2.9%,2004年至2007年则分别是4.9%,4.4%,5%和4.9%。这样高的增长率是历史上少见的。    二是近些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猛涨,并通过贸易、投资等渠道带动其他经济体的CPI高升。20

3、07年的年末与年初相比,国际原油价格上涨70%,铁矿石价格上涨95%,铜价上涨40%,小麦、玉米和大豆价格分别上涨一倍左右。进入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继续上扬,一度上摸到每桶147美元的高点,其他大宗商品价格涨幅也颇为可观。能源和食品领域的价格上涨成为大多数国家通胀压力的主要来源。    三是国际金融危机前后宽松的货币政策为通胀铺下了货币的温床。21世纪之初,各发达国家为刺激经济而采取了长达数年的积极货币政策,使得全球市场出现了流动性过剩。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初期,各国应对金融危机而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使得通胀进一步延续。    在本轮通胀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两个方面:一是新兴

4、市场国家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实施了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环境过于宽松;二是国际市场上一些大宗商品的价格重拾升势,原油价格比低谷时期上涨了近一倍左右。可见,这两轮通胀的起因有相似之处,只是背景有很大不同。前者是一幕酝酿已久的大戏的高潮,而后者仅是高潮过后的余震。    二、两轮通胀的表现之比较:上轮全球性普涨,本轮冷热不均    这两轮通胀的表现不尽相同。    上一轮通胀在覆盖国家和通胀程度上都要强出不少。在发达国家,美国的通胀压力在2004年就出现日益攀升的苗头。从2004年3月至5月的3个月时间里,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按照年率计算增加了5.5%,为20

5、世纪90年代末以来最大的通胀率。美国2005年至2007年三年的平均通胀率为3%以上。2008年上半年,美国的通胀率为4.4%,远远高出美联储的预期目标。欧元区通胀率为3.3%,创欧元问世以来的新高。根据美林公司的研究报告,2007年全球通货膨胀率为3.5%,而新兴市场国家为4.5%;2008年全球通货膨胀率达5.3%,而新兴市场国家升至6.7%左右。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第一次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性通胀。    而本轮通胀的突出表现是世界各国冷热不均。数据显示,美国的CPI从2010年起开始持续回落,CPI年率已经从2009年12月的2.72%下降至2010年6月的1.05%

6、。2010年,欧元区的GDP增长缓慢,CPI一直低于欧洲央行的2%界限以下。日本10月份的核心CPI下降了0.6%,连续第20个月下降。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今年10月份,“金砖四国”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CPI涨幅都大大超了各国预设的通胀目标,其中印度食品价格涨幅连续52周超过10%,引发了民众恐慌。此外,韩国、越南、伊朗、阿根廷等国家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通胀。俄罗斯的民调结果显示,俄罗斯人最关心的问题是通货膨胀,有56%的民众担心本国物价上涨过快。    两轮通胀的另一不同之处,在于上一轮通胀期,经济发达国家以及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出现了严重的资产价格泡沫,并最终导致了国

7、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本次资本市场相对平静,不存在显著的资产价格泡沫。但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出现的大城市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也成为政府面临的一大隐忧。    三、两轮通胀的应对之比较:上轮难度大,本轮更复杂    由于上一轮通胀是全球性的,而且程度更深,因此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采取货币和非货币性的措施,来携手抑制通胀。面对不断攀升的通胀压力,美联储在2004年6月30日、8月10日和9月21日,分别把联邦基金利率调高0.25个百分点,即由原来的1%上调至1.75%。其后随着通胀率的一路爬升,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也一再调高,于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