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和通讯都是经常采用新闻基本体裁

消息和通讯都是经常采用新闻基本体裁

ID:20476341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1

消息和通讯都是经常采用新闻基本体裁_第1页
消息和通讯都是经常采用新闻基本体裁_第2页
消息和通讯都是经常采用新闻基本体裁_第3页
资源描述:

《消息和通讯都是经常采用新闻基本体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消息和通讯都是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两者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但有相当一部分记者在写作中往往混淆在一起。㈠消息的概念和特点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消息的特点:a.篇幅较短,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b.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c.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d.更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e.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㈡通讯的概念和特点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急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

2、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通讯的特点:a. 容量大,范围广,取材全面;b.讲究结构变化,展开情切,情景交融;c.表现手法多样,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e. 比消息的篇幅长,时效性要求较宽松。㈢消息和通讯的主要区别⒈标题不同消息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具有直接明了、.富于变化的特点;通讯则多具有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特点。一般而言,通讯采用一行标题,即主标题。需要时,通讯也可以加一副标题,即用破折号附加在主标题之后,用以解释或说明标题,把通讯做成两行标题。通讯少有使用引题,但不采用三行题的形式;但消息的标题则一行题、二行题、三行题都常

3、用。消息不仅在引题方面区别于通讯,其副题也与通讯的副题不同,它直接说明内容,不采用破折号附加的形式。⒉开头形式不同消息最明显的标志是“电头”或“本报讯”,即在导语之前有用异体字标出“XX社X地X月X日电”或“本报讯”;通讯则没有这种形式,即使使用“电”,也是“电尾”式通讯稿件,在文末附加“XX社X月X日电”,以示所用为通讯社的电传稿。⒊结构形式不同消息程式性较强,形式简单;通讯结构较灵活,不拘于固定格式,创造性强。通讯和消息相比,不仅需要六个新闻要素齐全,还要报道新闻事实的情节、细节。⒋详尽程度不同消息是将事件的几个新闻要素报道出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等),

4、使受众尽快了解到最重要的概括性信息,而通讯则往往在消息之后,将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等读者渴望知道的详尽信息加以整合,然后完整地报道出去。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形象、生动、富有情节,它以感性素材还以生活的原生状态,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从而满足读者知详情的需要。消息的语言简明概括客观公正;通讯的语言详尽具体富于情感。通常消息篇幅几十字、几百字、最多千字左右,而通讯则四五百字,长则上千上万字。⒌主题不同消息是新闻报道中的快速文体,讲求速报与时效,主题简明扼要,一目了然。有些消息,如简讯,无需提炼主题。通讯则不然,通讯必须提炼出主题,主题对通讯来说必不可少的。作者要将

5、在采访中收集的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粗细庞杂的事实材料组织在一起,就必须有主题贯穿起来进行写作。⒍表现手法不同消息风格朴实,通讯则富有文采。消息多用概括叙述,通讯可兼用多种手法。消息较少有议论、描写,极少有抒情,通讯常常融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往往有更多的细节描写、艺术表现和作者的议论。通讯通常借助文学手法表现主题,通讯包括报告文学,和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作品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真实性。出于反映事实信息的需要,消息报道讲究客观报道,与此相应,消息写作主题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即以局外人的姿态出现,让“他”“他们”以及被报道主人公的名称,身份运行在字里行间极少让“我”出现在报道之中;通讯

6、则不然,出于详尽深入需要,第一、二、三人称各显所长,“我”、“你”、“他”在描写、议论、叙述、抒情中各取所需。⒎叙事内容不同消息中叙述的事实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则是通过具体的人和事展开叙述和描写,生动形象地反映现实生活,写得详尽细致。消息一般一则写一件事;通讯则常围绕一个主题写几个人几件事。消息以写事为主;通讯则偏重写人,通过对人物的叙述和描写揭示人的思想境界,反映人的精神面貌。⒏时效性不同对时效上,通讯不像消息那样严格。通讯发稿件较慢,是因为对材料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更详细、深刻、生动、典型,记者需要有一个采集选择和认识的过程。同时,通讯强调报道的完整性,有时还必须等新闻

7、事件有一个较充分的展示过程或等事物发展有一个阶段性成果时,采写通讯的时机方成熟。因此,通讯的时效性往往不及消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