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血脂及凝血指标的监测

糖尿病患者血脂及凝血指标的监测

ID:20477030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3

糖尿病患者血脂及凝血指标的监测_第1页
糖尿病患者血脂及凝血指标的监测_第2页
糖尿病患者血脂及凝血指标的监测_第3页
资源描述:

《糖尿病患者血脂及凝血指标的监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糖尿病患者血脂及凝血指标的监测【关键词】糖尿病凝血四项血脂四项高凝状态目前,糖尿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它的发病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渐上升,因此,对糖尿病防治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增高为主要特点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占90%[1]。很多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存在脂类代谢紊乱,合并高血脂。血糖、血脂升高又和血液粘度密切相关,是引起高粘血症的重要因素,高粘血症与血栓前高凝状态及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2]。本试验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的凝血指标及血脂指标,探讨糖

2、尿病患者凝血指标及血脂指标与正常人的差异,监测糖尿病合并症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为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3例,男38例,女25例,年龄33岁~68岁,平均年龄为52岁,2型糖尿病的诊断符合1999年的EXCA-50半自动血凝仪,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试剂检测凝血四项指标;采用日立BM717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德国Centronic试剂检测血脂四项指标。仪器用厂家配套的校准品校准,各项目均采用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1.3统计学分析  检测结果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实验组和

3、正常对照组的血脂四项结果见表1,凝血四项结果见表2。表1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脂四项的结果(略)表2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凝血四项的结果(略)血脂四项指标:TC、LDLC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TG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HDLC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凝血四项指标:PT、APT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Fg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TT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接近

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表1结果表明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DLC的结果明显下降(P<0.01),TC、LDLC的结果有所升高(P<0.05),TG的结果有明显升高(P<0.01)。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良引起脂类代谢紊乱,而2型糖尿病发生脂蛋白代谢异常者更为多见,主要表现在TC、TG、LDLC的升高和HDLC的降低,与文献报道结果相符[4]。高TG、LDLC和低HDLC与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相关,当胰岛β细胞增加胰岛素释放的功能无法代偿胰岛素抵抗的程度时,就会出现血糖升高[5]。高TG血症可

5、加重胰岛素抵抗,从而加剧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报道表明脂类代谢紊乱是促进Fg增高的重要原因。随着TC、TG、LDLC的升高和HDLC的降低,血粘度增加,这些变化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由于损伤的内皮细胞激活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导致Fg水平明显升高,凝血功能显著增强,凝血酶大量生成,这种改变又加剧了高凝状态的发展。表2结果表明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T、APTT的结果有所下降(P<0.05),Fg的结果有明显升高(P<0.01)。Fg是凝血系统中的一“中心”蛋白质,凝血的最后阶段是凝血酶形成,促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纤维蛋白

6、原也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它除作为凝血因子Ⅰ直接参于凝血过程外,还具有其他多种功能,如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结合介导血小板聚集反应,Fg水平还影响血液粘度等。Fg升高可使血液粘滞性增加,血流减慢,是血液呈现高凝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6,7]。结果表明Fg升高证实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着一系列的代谢紊乱,糖、脂类代谢的异常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易并发微血管病变,同时也激活机体凝血机制,导致高凝状态,促进了微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特征性病变,主要累及肾、眼等脏器,给患者造成严重危害,早期对其防治有极其重要意义。因此

7、,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血脂检测和凝血检测项目应作为常规检查,及时降糖、纠正脂代谢紊乱和降低血粘度,才能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参考文献】  [1]黄明淑,田国华.糖尿病228例实验室观察及并发症分析[J].黑龙江医学,2003,7(27):509510.  [2]王振义.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M].第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46651.  [3]关子安.现代糖尿病学[M].第1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5.  [4]刘栓之,陈家伟,沈捷,等.胰高血糖素与高脂血清对动脉平滑肌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8、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4,2:9497.  [5]许曼音,陆广华,陈名道,等.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