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的盛宴

想象的盛宴

ID:20481238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2

想象的盛宴  _第1页
想象的盛宴  _第2页
想象的盛宴  _第3页
想象的盛宴  _第4页
想象的盛宴  _第5页
资源描述:

《想象的盛宴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想象的盛宴  论文摘要:想象力贫弱是赵树理的创作不能发展成一种大气磅礴的艺术形式的重要原因。但《灵泉洞》是个例外。它是想象的盛宴。受到大跃进初期的时代精神鼓舞,赵树理摆脱“铺摊琐碎”的表象思维,用浪漫的笔法,赞美了田金虎和众乡亲在灵泉洞和阎王脑“占山为王”的“共产”生活。在主流意识形态的狂热话语中成功地嫁接了一回民间社会的价值立场,使作品具有了反讽的意味,这在赵树理的创作中非常罕见。    论文关键词:想象力大跃进民间狂欢浪漫笔法    毋庸置疑,赵树理的小说很现实、很功利,其构思和主题往往直接来自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的写作

2、,甚至可以看作是“工作研究”一类的职务行为。而《登记》这类作品,又可看作是“赶任务”的受命之作。总之,由于总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赵树理小说的主题、情节、人物、矛盾冲突等等,总要围绕“问题”的产生及解决来精心组织和结构,这对作家的想象力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限制。文学创作不能没有想象,但如果仅仅满足于用想象来对生活经验进行扩充,其结果只会造成知觉表象的低级复制。想象更重要的功能在于创造性地扩展人类的精神资源,让精神通过文学的方式获得更大的审美增殖。赵树理的小说当然也有这类性质的文学想象,比如有关乡村社会的民主、公正、平等、和谐、幸福、富裕、尊严等等,在《小二黑

3、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中就随处可见。但应该看到的是,赵树理小说的这些想象过于依赖政治意识形态的物质性实践。主体的精神自由恰恰没有得到有效释放。所以它小气、拘谨、琐碎、不开放。除了在文学语言的大众化,艺术形式的通俗化,以及幽默、平实、易于上口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外,精神的委顿、想象力的不舒展也给其作品带来不少遗憾,有些甚至是致命的。之所以从赵树理的价值立场不可能发展出大气磅礴艺术形式,想象力的缺乏至少是原因之一,而且是很重要的原因。  然而,正如一面注重文学的功利性,一面又能坚守自我的人格操守与道德底线,因而很多作品都不趋

4、时随俗一样,像赵树理这样一度被当作“方向”来推崇和借重的作家,在建国后文学创制的历史诉求与民间文化的碰撞中,获得精神的自由也不是绝对不可能的,毕竟人类的精神与和心理是千差万别、浩瀚无比的。当赵树理完全沉湎于“问题小说”时,制约其想象力的可能是黑格尔所说的那种表象思维。“表象思维的习惯可以称为一种物质的思维,一种偶然的意识,它完全沉浸在材料里,因而很难从物质里将它自身摆脱出来而同时还能独立存在。”而当赵树理在特定条件下受到现实因素的强烈刺激,企图从现实的困扰中超越出来,去建立历史与现实的某种关联时,其思维方式就接近了黑格尔所说的另一种“形式推理”方式。这

5、种方式“乃以脱离内容为自由,并以超出内容而骄傲;而在这里,真正值得骄傲的是努力放弃这种自由,不要成为任意调动内容的原则,而把这种自由沉入于内容,让内容按照它自己的本性,即按照它自己的自身而自由运动,并从而考察这种运动”①。于是在脱离内容、超出内容,让自由沉入于内容之后,人的精神就是得到了释放。  赵树理一生特别注重实际,由于长期生活在农村,他看人看事喜欢从微观着眼。用他自己的话叫“小天小地钻在农村找一些问题”②,这大概就是黑格尔所谓的表象思维。但是,例外还是有的。这个不再受制于表象思维,而借助意识形态的形式推理方式让想象力得到有效释放的例外就是《灵泉洞

6、》。这是一部很少有人关注的小说“残卷”,只完成了上部。但它实在是想象力的杰作。对一向简朴、沉稳、敦厚的赵树理来说,更堪称“想象的盛宴”。  《灵泉洞》是一部历史题材小说。赵树理自云:“我一般不写历史题材。”③的确,他写的都是现实题材,回到历史似乎有悖“问题小说”的初衷。以建国后为例,偏离现实回到历史的只有《灵泉洞》《金字》《杨老太爷》。其中《金字》是旧作重写,算不得是对“不写历史题材”的食言。《杨老太爷》按黄修己的说法,是针对三年自然灾害后的农村现实而借径历史,与“问题小说”初衷并未相悖④。剩下就是《灵泉洞》了。为什么它要回到历史呢?在笔者的印象中,最

7、早注意到这个问题的是黄修己。他的分析是:《灵泉洞》上部固然写的是历史,但那是在“为下部反映现实生活作铺垫”,下部才是《灵泉洞》艺术表现的最后归宿,因为下部将要批判银虎的蜕化变质,那才“是他所极想提出以引起注意的问题”⑤。这个解释圆赵树理“不写历史题材”话也许是妥帖的。但我们以为现在更为重要的不是《灵泉洞》的立意,而是它的创作动机和美学效果。这个作品对赵树理来说极其特殊。  《灵泉洞》创作动机是大跃进触发的。赵树理自云,一九五八年秋前的半年多,“从现场看到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所以对一九五八年报上登的产量数字信以为真”⑥。这年三月八日,“中国作协发出响亮号

8、召:作家们:跃进!再跃进!争取今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个创作高潮,三五年内实现社会主义文学的大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