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质疑及文本联想

文本质疑及文本联想

ID:20485747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0

文本质疑及文本联想_第1页
文本质疑及文本联想_第2页
文本质疑及文本联想_第3页
文本质疑及文本联想_第4页
资源描述:

《文本质疑及文本联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本质疑与文本联想中职语文的课堂教学改革,随着中职语文新大纲的颁布实施,渐趋深入,渐入佳境,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生命力。但毋庸置疑,由于长期以来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普高化和模式化,缺少对有效课堂的必要研究,中职语文课堂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而要一举扭转这一困境,课堂教学的课型研究与实践,也许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一、文本质疑类课型文本质疑是指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前提下对文本的主题思想、文本内容及文本涉及的相关知识以质疑的方式开展深入性的个性化阅读,意在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水平,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千万不要仅注重对传统文意的讲解,而忽略了对文本的质疑

2、能力,坚持提倡打破传统,不迷信权威,培养学生阅读文本的习惯和能力。试以《记念刘和珍君》的教学片段为例:当课堂教学进入到“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这段内容时,笔者先请同学用一句话概括其内容。学生很快概括为:刘和珍等人因请愿而遇难。接着

3、抛出一连串的质疑:为什么作者要不厌其烦地写中了几枪?枪弹从哪里入?致命的还有手枪子弹吗?刘和珍是欣然前往的吗?本来对文本中的这些字词学生并不会特别在意,往往会不经意地放过,但此时好奇心却被质疑调动了起来。经过一番唇枪舌剑和深思熟虑,以及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研读,学生终于明白了鲁迅先生这样写的意图主要是为了反驳“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以及“虐杀只是士兵的自主行为”等谬论。这样的写法,比直接地反驳谬论更有效果。类似这样质疑类的课型设计,与沿袭多年的以知识为核心,以教师为主角,以文体讲读为重点的传统接受模式有别,

4、重在导学、启智,重在辨析、质疑,最终落实在学知识、学做人的基点上。这样的课型尝试告诉我们,采取适当的课型设计,既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的兴趣和能力,又大大激发、提升了学生文本解读的敏感度。二、文本联想类课型的探究与实践文本联想是指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文本的主题思想、文本内容及文本涉及的相关知识,以联想的方式,开展类比性的个性化阅读,意在借助文本相关的知识和内容,弄懂文本内涵,以提高学生文本阅读的技能。在《项链》一课的教学导入中,笔者做了这样的情景创设。上课之前先请大家听一个故事:墙壁上,一只虫子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大半,忽然跌落了下来。这是它又一次失败的记

5、录。但是,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根,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了。第一个人注视着这只虫子,感叹地说:“一只小小的虫子,这样的执著、顽强;失败了,不屈服;跌倒了,从头干;真是百折不挠啊!我遭到了一点点挫折,我能气馁、退缩、自暴自弃吗?难道我还不如这只虫子?”第二个人注视着这只虫子,禁不住叹气说:“可怜的虫子!这样盲目地爬行,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墙头呢?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愿反省,不肯好好看一看。唉——可悲的虫子!”然后这个人想:“反省我自己吧,我正在做的那件事一再失利,我该学得聪明一点,不能再闷着头蛮干一气了——我是个有头脑的人,可不是

6、虫子。”这个故事马上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接着笔者问:“大家想一想,这两个人观察同一只虫子,但见解却截然相反,为什么呢?”学生热烈地讨论着,最后得出结论:这其实与个人的经历和性格特点有关。第一个人,他的经历特点是遭到了一点点挫折,就气馁、退缩;第二个人并不是遭到一点挫折就退缩,而是做事一再失利,却仍然闷着头蛮干一气。所以他们观察同一只虫子,获得的启示却迥然不同。于是笔者鼓励学生联系以上的故事思考:这与我们将要进行的《项链》的教学有何联系?由于有了以上铺垫,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后,经过充分讨论,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无论面对何种文本,评价何种人物形象,我们都可以依据自

7、己的生活经历、个性特点和知识水平,做出自己个性化和差异性的理解。所以今天我们学习的《项链》也应如此,尤其对历来争议很大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形象,千万不要人云亦云,否则文本阅读就失去了阅读的真谛。综上所述,有效地开展不同类型的语文课型教学研究和实践,不仅能使学生较为顺利地走进文本,学有所思,学有所得,而且逐渐建构起自我的知识、方法,逐渐学会学习。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和桥中等专业学校(2142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