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骨膜物质转运的成像与定量

跨骨膜物质转运的成像与定量

ID:20490495

大小:33.2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2

跨骨膜物质转运的成像与定量_第1页
跨骨膜物质转运的成像与定量_第2页
跨骨膜物质转运的成像与定量_第3页
跨骨膜物质转运的成像与定量_第4页
跨骨膜物质转运的成像与定量_第5页
资源描述:

《跨骨膜物质转运的成像与定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跨骨膜溶质转运的成像与定量:肌肉-骨骼串扰的含义ABSTRACT已经知道,肌肉和骨骼是一个功能单位,在组织的发育期和维持期中,在生物学上是有交互的。人们已经发现肌源性因子(肌因子myokines)在活体中影响骨的功能。但是,局部肌肉骨骼串扰的一个关键步骤,肌因子穿入骨骼的转运时间(transporttimes),还没有被原位定量或活体定量。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共聚焦显微镜对模拟肌因子的荧光示踪剂进行追踪和建模,研究了骨膜的渗透性,它是肌肉-骨骼串扰的主要屏障。通过反射光共聚焦成像和时间序列性xz共聚焦成像,我们分别在完整的小鼠胫骨中观察到了骨膜表面边界线,以及示踪剂穿入骨膜

2、边界内的过程。我们选择了四种荧光示踪剂,包括荧光素钠(376Da),右旋糖酐(3kDa,10kDa,以及40kDa),因为它们代表了肌因子分子量(MW)中很大一部分。我们发现:1)小鼠骨膜可以被三种示踪剂穿过,而8小时内有超过40%的40kDa示踪剂无法穿过,提示骨膜是半透性的,其半透性的临界MW差不多是40kDa,2)穿过骨膜(厚约60μm)的特征性穿入时间随示踪剂MW的增加而增加,符合这个公式:tcs=-4.43×104-0.57×MWDa-4×104-8.65×108MWDa-4×104由这个公式,就可以推断出各种肌因子的特征性穿入时间。为了实现有效的肌肉-骨骼串扰,

3、几种可能的信号通路应当具有穿入时间比其生物活性时间短的特点,我们假定生物活性时间是其在体内分子半衰期的5倍。那么,预计诸如PGE2,IGF-1,IL-15和FGF-2这样的肌因子符合这个要求。总而言之,我们发展了一种新的成像方法,并用其研究了模拟肌因子的示踪剂穿过骨膜的过程,使得人们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生理学正常情况下和病理学条件下肌肉-骨骼交流的定量研究。Introduction不断出现的证据提示肌肉和骨骼是一个功能单位,在组织的发育期和维持期(1-3)相互交流。由骨骼肌分泌的可溶性因子(称为肌因子myokines)可以影响骨的代谢(4-7)。这些肌因子包括生长因子(例如,

4、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成纤维生长因子-2[FGF-2],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细胞因子(例如,白细胞介素[IL6和IL-5]),以及其它小信号分子(例如,前列腺素E2[PGE2])。近期一项研究显示了由骨骼肌分泌的肌因子通过活化Wnt/β-联蛋白途径保护骨细胞免于皮质激素诱导的凋亡,这种保护作用在肌肉受电刺激时极大地增强(8)。肌肉还可以充当细胞和生长因子的一个重要来源,能促进骨的愈合(9),而肌肉祖细胞甚至还保有分化到成骨细胞谱系的能力(10,11)。在两个方向上都可以对骨和肌肉的交流进行操作。人们发现骨髓源性的间叶基质细胞(MSCs)可以通过

5、释放生长因子刺激骨骼成肌细胞增殖(12)。另外,机械性刺激的MLO-Y4成骨细胞可以表达促合成因子,例如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或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已经知道这些因子影响肌肉的重量及其对机械负荷的适应能力(13)。因此,理解肌肉和骨骼在功能上的相互作用对开发新的,高效的骨骼/肌肉恢复策略十分关键。骨膜是一层纤维膜,生理上将骨骼和肌肉组织分隔开来,既是肌/骨骼源性生长因子的功能目标,也是骨骼和肌肉之间溶质及液体交换的重要把门人(6,14)。骨膜分为不同的两层,外面的纤维层含有成纤维细胞,胶原,Sharpey纤维,以及大量的神经网和微血管网,内侧的形成层含

6、有神经,毛细血管,以及成熟期间叶祖细胞(15-19)。作为多能间叶干细胞的储备池,形成层可以分化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以及骨骼肌细胞(20,21),骨膜是肌/骨骼源性生长因子的一个作用点。近期一项研究发现骨膜充当着肌因子IGF-1和IGF-2的富余受体,已知这两个因子是骨形成的强力调控因子(6)。此外,作为一个交界面,骨膜可以充当分子筛,控制着骨-肌肉串扰所涉及的各种信号因子的穿入和转运速率。到目前为止,骨膜被描述成从完全密封/不可渗透的液体融合屏障(22-25),到半透膜(26)的这样一类东西。最近一项研究用分离样本及达西定律(Darcy’slaw)测出了山羊股骨

7、和胫骨骨膜的液压电导。但是,骨膜对信号分子筛选的作用还没有被原位确定过。为了填补骨膜渗透性这方面的知识空白,并进一步阐明肌肉和骨骼相互交流的机制,我们发展了一种新的方法,用共聚焦显微镜来量化分子原位穿过无活性的骨膜这一过程。通过反射光成像,首先识别出了小鼠的胫骨骨膜,然后短暂地(temporally)追踪了荧光示踪剂穿入骨膜的这一过程,从中得知了骨膜的筛子特性。在分子量和骨膜的特征性穿入时间之间建立了经验公式。这些数据帮助我们分析了骨骼-肌肉串扰中限制着速率的步骤,并分析了可能参与这种交流的分子。新的方法及定量数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