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脊髓医学课件

系统解剖学脊髓医学课件

ID:20506730

大小:7.13 MB

页数:47页

时间:2018-10-11

系统解剖学脊髓医学课件_第1页
系统解剖学脊髓医学课件_第2页
系统解剖学脊髓医学课件_第3页
系统解剖学脊髓医学课件_第4页
系统解剖学脊髓医学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系统解剖学脊髓医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脊髓spinalcord脊髓(spinalcord)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二、脊髓的内部结构1.脊髓灰质前角侧角后角2.脊髓白质上行传导束下行传导束固有束3.脊髓的机能4.脊髓的损伤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髓位于椎管内,前后稍扁的圆柱形,其表面有若干层被膜及脑脊液包围。上端自枕骨大孔与延髓相连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有两个梭形膨大:颈膨大和腰骶膨大。末端变细,称为脊髓圆锥,向下延为终丝。脊髓圆锥终丝马尾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续)脊髓表面可见多条纵沟或裂。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后外侧沟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续)脊髓节段(segmentofspinalcord):一对脊神

2、经根丝所连的那一段脊髓叫一个脊髓节段。颈:8,胸:12,腰:5,骶:5,尾:1后根根丝前根根丝脊神经脊髓节段T6=T4C3=C3C7=C6T10=T7C1~C4C5~C8T1~T41T9-T123T5-T82全部LT10-T12=全部S、COL1=脊髓节段和椎骨序数的对应关系脊髓节段三十一节椎名同位不一颈节一四还算齐颈五胸四减去一中胸减二下减三腰节平胸十十一骶尾节对一腰椎定位诊断有据依二、脊髓的内部结构脊髓由灰质和白质两大部分组成。在脊髓的横切面上,中央有一细小的中央管(centralcanal),中央管周围是“H”形或蝴蝶形的灰质(graymatter),灰质的外周是

3、白质(whitematter)。灰质白质前根后根灰质白质中央管中央管中间带后角前角侧角(T1--L3)前索外侧索后索二、脊髓的内部结构(续)二、脊髓的内部结构(续)C4C8T2T12L4S3二、脊髓的内部结构(续)脊髓各节段中的内部结构差异:1.形态和大小不一;2.灰质结构和配布不同;3.灰质和白质量的相对比例不同.1.灰质(1)前角anteriorhorn前角运动细胞分群内侧群:前角腹内侧部,出现于脊髓全长,支配颈肌和躯干肌。外侧群:前角外侧前方,在颈膨大和腰骶膨大处,分别支配上肢肌和下肢肌。(2)前角运动N元分类:α-运动N元(大中型):支配梭外肌的纤维,引起骨

4、骼肌收缩γ-运动N元(小型):支配梭内肌的纤维,调节肌张力→→★脊髓前角光镜图(↑α运动神经元★γ运动神经元)后角边缘核:见于脊髓全长。内含大、中、小神经元。胶状质:见于脊髓全长。由大量密集的小神经元组成。这两个神经核团与痛、温觉的传导和调节有关。(2)后角posteriorhorn后角边缘核胶状质③后角固有核:见于脊髓全长。此核为脊髓丘脑束的起源核,传导痛、温、触和压觉的信息。后角固有核①胸核(背核或Clarke核):仅见于C8~L2,位于后角基底部内侧。为脊髓小脑后束的起源核。②中间内侧核:见于脊髓全长,为内脏感觉信息的中继核。(3)中间带胸核中间内侧核③中间外侧

5、核:位于T1~L3节段的侧角,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也见于S2~S4节段的中间带外侧部,又称为骶副交感核,是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IIIIIIIVVVIVIIVIIIIXXIXIXIIIIIIIVVVIIVIIIX(4)脊髓灰质的板层构筑脊髓灰质板层与核团的对应关系板层I后角边缘核板层II胶状质板层III,IV后角固有核板层V,VI后角颈、基底部板层VII中间带板层VIII前角底部板层IX前角运动核板层X中央灰质2.白质白质中,凡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称为纤维束。纤维束一般按其起止命名。纤维束可分为长的上行纤维束、下行纤维

6、束、和短的固有束。纤维束薄束楔束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红核脊髓束顶盖脊髓束前庭脊髓束固有束脊髓白质深感觉浅感觉脊髓反射躯体运动肌张力视听反射脊髓丘脑束感觉()纤维束短()纤维束运动()纤维束内侧部外侧部背外侧束脊神经节IIIIIIIV脊神经后根纤维的分部内侧部:为粗的有髓鞘纤维组成,主要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压觉。外侧部:为细的薄髓鞘和无髓鞘纤维则组成,并在背外侧束上升或下降1~2节。这些纤维主要传导痛觉、温度觉和内脏感觉信息。上行传导束①薄束和楔束薄束位于后索内侧,楔束位于外侧。T4以上有薄束和楔束,T5以下仅有薄束上行传导束1、位置:后索内2

7、、行程:起点、止点、交叉、束名称、特点。薄束自同侧第5胸节以下的脊神经节细胞的中央突,楔束成自同侧第4胸节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的中央突。终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①薄束和楔束①薄束和楔束3、功能:传导来同侧半身的肌、腱、关节的本体感觉和皮肤的精细触觉、压觉信息。4、损伤后表现。位置:位于外侧索周边的后部行程:起自同侧的胸核,上行经小脑下脚终于小脑皮质功能:传导下肢和躯干下部的本体感觉和皮肤的触压觉至小脑,与肌张力和姿势的协调有关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胸核后角基底部和中间带外侧部的神经元②脊髓小脑后束位置:外侧索周边的前部,脊髓小脑后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