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三月三与祭拜地母与官撒种

壮族三月三与祭拜地母与官撒种

ID:20509144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2

壮族三月三与祭拜地母与官撒种_第1页
壮族三月三与祭拜地母与官撒种_第2页
壮族三月三与祭拜地母与官撒种_第3页
壮族三月三与祭拜地母与官撒种_第4页
资源描述:

《壮族三月三与祭拜地母与官撒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壮族三月三与祭拜地母和官撒种4月3日至4日,云南壮族三月三活动在丘北县举行,此次活动以“增强文化自觉、提高文化自信、弘扬壮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活动内容多样,异彩纷呈,而其中壮族三月三与祭拜地母和官撒种等民俗文化,应该是一个可以满足壮家人寻根愿望最具魅力的文化亮点。 壮族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壮族侬人支系和土僚支系叫“欢景三”(意即欢度三月节);沙人支系叫“更郎奢”(意即祭竜节)。以往的“三月三”要进行3天,首先由各个村寨长老和布摩率各户家长举行隆重的祭竜活动,宣示爱护森林、保护生态

2、环境的传统理念,并以之作为村社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本民族群体团结的纽带;其后则敲锣打鼓,舞狮耍龙,走村串寨,举行驱邪纳福、祈求风调雨顺和国泰民安的系列民俗活动,并组织大型歌舞、壮戏和武术表演。在欢乐的节日里,各地的男女青年还以对歌、碰蛋、抛绣球和互赠毛边布鞋、绣花鞋垫、土布衣服,头帕、银镯、项链等信物的方式来寻觅知己。整个节日期间,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而今,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三月三”已成为展现、传承壮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在广南县,过去每年农历的三月三,广南知府和侬土司都要准备丰富的供品

3、,率文武官员和村社头人到莲城东郊的“先农坛”焚香祭拜地母,进行隆重的诵经祈祷仪式,并仿效历代帝王行“藉田礼”,在坛前的田里举行盛大的“官撒种”活动。意在传承中华文明,教化边疆各族民众,团结和睦,相扶相依。 据有关资料介绍,三月三源于中原地区古老的上巳节,此节日形成于春秋末期,开始日期在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晋以后改为三月三日。从先秦到汉代,上巳节的习俗活动有三种:一是到水边举行祭祀仪式,并到水中洗浴,以祓除过去一年中的污渍与秽气,称为“祓”或“禊”。二是招魂续魄,在野外或水边召唤亲人亡魂,也召唤自

4、己的魂魄苏醒、回归。先人认为自己的灵魂也如同万物一样随四季的变化经历发芽、成长到凋零的过程,故在初春要招魂。三是春嬉,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嬉戏,并自由择偶。 三月三祭拜地母和“官撒种”,是广南壮乡民间习俗的一大特色。今年1月,省委书记秦光荣在北京地坛发现一本载有“光绪二十七年十月十八日地母降笔于滇省广南府漳仙女山之地母庙”的《地母经》,以为“地母与广南府有渊源”,并告知有关领导,意在组织力量进行研究,以便将成果用于“提升广南的历史文化内涵”。 笔者经过调查得知,广南县城确实有地母庙(亦称女娲庙),在

5、莲城东郊的“先农坛”。该庙于道光二十五年所立的碑文上刻有“新建娲皇神正殿暨左边厢房”等字样。庙内供奉地母女娲,信众在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两日,都要入庙吟颂《地母经》。广南《地母经》纯阳吕祖序中讲:“地母何力焉,何以为名……昔炼石以补天者,其孰能之,唯女娲圣母是也”。此外,广南壮族各个村寨均立有庙宇供奉土地神,年年祭祀、颂经祈祷;而在广南文庙中则保存有一面“象耕”石刻,刻画大象牵犁在肥沃的土地上耕作,旁边是和风吹拂的树枝和花草,还有美丽的云朵在辽阔的空中飘动。 地母庙、“象耕”石刻、“官撒种”作为一种

6、传统文化现象一起聚于广南县,看似毫不相干,但这一文化现象却折射了古代的农耕文明、特别是稻作文明漫长的发展历程;或许,广南县乃至文山全州便是世界稻作文明的发祥地,地母即稻作文明之母。 在我国古代的历史文献中,“乘象”和“象耕”曾是越人最典型的文化特征之一,如司马迁的《史记》把滇越称之为“乘象国”;袁康著的《越绝书》即有关于“象耕鸟田”的载录;樊绰的《蛮书》更讲:“开南已南养象,大于水牛,一家数头养之,代牛耕也”,又讲:“象大于水牛,土俗养象以耕田,仍烧其粪”。广南文庙中的“象耕”石刻显示:壮族先民确

7、实使用过象耕。据了解,同为越人后裔的缅北坎底泰人及印度东部的阿洪泰人,至今还保持象耕这一传统耕作方式。广南《地母经》纯阳吕祖序中述及的“漳仙女山”或“南漳仙女山”,依汉语字义很难作出解释,但用壮(泰)汉语合璧词来理解,则涵义非常明确。壮泰语均称“大象”为漳(章),称乘象仙女为“囊南漳”(囊,壮泰语的意思是娘娘或仙女;南为乘或座)。在壮(泰)民族的传统观念中,地母即乘象仙女,由她统管大地,生养万物,教人耕田种地;而在汉族的传统观念中,地母则是炼五色石补天的女娲,她与伏羲结婚繁衍人类,因而成了人类的始

8、祖。或许,早在句町时代,壮、汉民族经过长期而又密切的文化交流,已使这里的民众逐步产生了“南漳仙女”与“女娲圣母”同为一位至尊女神的共识,认为她既是大地之母,万物之母,人类之母,也是稻作文明之母。于是后人便在府城东郊风景最美的小山顶上设先农坛、建地母庙,立至尊女神地母塑像,供人们顶礼膜拜,从而有了“地母降笔于滇省广南府漳仙女山之地母庙”的说法。 广南地母庙的《地母经》讲:“东西南北四部州,春夏秋冬母造成;江河湖海不离母,万国九州母长成……天下五岳仙山境,山林树木母造成;庶民百姓不离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