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物+说明”的陈列模式

浅谈“文物+说明”的陈列模式

ID:20510102

大小:5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2

浅谈“文物+说明”的陈列模式_第1页
浅谈“文物+说明”的陈列模式_第2页
浅谈“文物+说明”的陈列模式_第3页
浅谈“文物+说明”的陈列模式_第4页
浅谈“文物+说明”的陈列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文物+说明”的陈列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文物+说明”的陈列模式:1K872:A:1006-026X(2012)09-0000-01  一、“文物+说明”陈列模式的概念界定  “文物+说明”的这种教科书式的陈列模式在我国初期的博物馆陈列中普遍存在的,目前仍有为数不少的博物馆因种种原因还在采用,1这就像是博物馆形成之初,从中世纪到欧洲文艺复兴,具有收藏功能的博物馆把藏品摆放出来,附上简单的说明。这种“说明”更多的是停留在一种配合文物表面内容的说明,一般包括名称、年代、尺寸、出土地点、收藏单位等,而忽略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就其形式而言,只包括展品和有限的

2、文字说明,不涵盖新技术、新手段,在当今的资讯社会时代,仍然普遍采用这种陈列形式,枯燥乏味,缺乏互动性,丧失了有效传达信息的可能性,使观众望而却步。美国博物馆学家莫丽就认为:“对博物馆陈列来说,有展品和展品标签就足够了。而社会主义博物馆的陈列则是以人民群众进行科学教育为目的,2本文仅以中国内地的博物馆为讨论范围。  二、“文物+说明”陈列模式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文物+说明”陈列模式在现在的展览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1、有些展览像是精品展,其展示的主旨有欣赏的意味,对于观众来说则是欣赏物品的奇特、罕见或工艺,强调

3、的是文物的新奇和审美,反映的文化并不是最重要的,3这样的展览文化信息太单薄,深层的文化内涵不能够表现出来,  2、缺乏主题思想。任何展览都不可能是单件文物或几件文物可以展开的,总有一个文物的聚集,我们需要通过文物组合把几件文物组合在一起更好的表达一个主题思想,那么这一批文物是如何选择和聚集的,这就需要有一个主题,没有思想观点,只是一堆文物的堆集不能称之为陈列。  3、陈列形式枯燥无味,缺乏互动性,信息不能够有效的传达。陈列是连接展品和观众的信息通道,通过这条通道把展品所负载的信息传递给观众。4但是实际情况是观众面

4、对单一的文物与文字说明,专业的语言描述,观众并不容易产生兴趣。  综上所述,“文物+说明”的陈列模式并没有很好地使展览信息得到有效地传达。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是通过文物的展示在一定的陈列设计形式中来实现的,而“文物+说明”的这种陈列模式割裂了展品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忽视了陈列语言作为观众理解和接受陈列内容的一种媒介和途径在陈列展览中所发挥的作用。  三、陈列语言的实现  陈列语言是一种依靠三维物品排置的序列、情态及与其他必要的辅助材料配合而构成的视觉形象为媒介的传播手段或交流方式,是博物馆教育最理想、最典型的形式,

5、最集中地反映了博物馆教育的特点。由于陈列语言的自行表达能力,可以使那些教育程度很低、阅读说明还有困难的观众,尚没有足够阅读能力的儿童,以及外国观众能避开语词符号方面的障碍,使展览信息得到有效地传达。  1、注重文物组合——陈列的基础  文物组合就是为了让文物要充分、系统的说话,所以首先要做的是对所要展示的文物进行科学研究,对文物本身、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挖掘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通过文物组合的过程,使文物赋予新的价值和意义。比如,石矛、石斧、石犁、石镐、石磨盘等随意摆在一起,它们只能代表新石器时期磨制石器的种类,如

6、果按种类排列,可以表示新石器形成发展的过程;如果把磨盘突出于中心位置,其他石器作为共存的器物,那么它就是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农耕占有了重要的位置,狩猎已经成为辅助的生存手段。5文物组合需要我们更好的研究每件文物的历史文化信息,发掘期背后的内涵,增强文物的感染力,更好地表达主题思想。  2、重视渲染性的表现,习用还原性的再现  所谓渲染性表现,就是陈列者在实物展品的有机组合基础上,通过运用光、形、色、声等辅助手段,来进一步表现陈列者在陈列内容中所想要表现的,能与观众的情感产生共鸣的情感因素,从而强化陈列效果的一种带

7、有抒情性艺术特征的陈列手段。氛围的营造有利于充当展品的背景或者说展品与人之间的桥梁,将人们带入某种特定环境,去体会文化、历史。不同的主题决定了不同的陈列氛围,这就需要陈列设计者对展览主题、文物所处历史阶段的文化特征、文物所处地区的文化特征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运用空间、色彩、材质、造型、光、声音等陈列语言对氛围进行塑造,达到渲染情感的效果,促使观众对陈列主题及相关内容有深刻的认:1K872:A:1006-026X(2012)09-0000-01  一、“文物+说明”陈列模式的概念界定  “文物+说明”的这种教科书式

8、的陈列模式在我国初期的博物馆陈列中普遍存在的,目前仍有为数不少的博物馆因种种原因还在采用,1这就像是博物馆形成之初,从中世纪到欧洲文艺复兴,具有收藏功能的博物馆把藏品摆放出来,附上简单的说明。这种“说明”更多的是停留在一种配合文物表面内容的说明,一般包括名称、年代、尺寸、出土地点、收藏单位等,而忽略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就其形式而言,只包括展品和有限的文字说明,不涵盖新技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