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周围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技巧

提高周围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技巧

ID:20518744

大小:6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0

提高周围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技巧_第1页
提高周围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技巧_第2页
提高周围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技巧_第3页
提高周围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技巧_第4页
提高周围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技巧_第5页
资源描述:

《提高周围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提高周围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技巧  周围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基本而且应用最广泛的操作之一。穿刺技术水平的好坏是护士基本功的体现,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也是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环节。对于周围静脉穿刺的技巧,一直是护理同仁积极研究的课题,本文从促进血管充盈的技巧、使用止血带的技巧、进针角度选择的技巧、无痛穿刺的技巧、不同静脉穿刺的技巧、促进回血的技巧、其它穿刺的技巧七个方面将研究内容综述如下,仅供参考。  1促进血管充盈的技巧  被穿刺血管是否充盈,是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使充盈不佳的血管达到理想状态,是临床工作中

2、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采取正确的握拳方法,局部血管扩张的方法,手指推、压法及其它技巧,可以提高血管的充盈度,提高穿刺成功率。  1.1正确握拳方法传统的输液方法是选好静脉,扎好止血带,常规消毒后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然后进行穿刺。但是握拳的松紧度及方式如果掌握不好,就可能影响血管的充盈。目前研究资料认为采用背隆掌空杯状手和握指法更符合人体的生理学特点,此法利用术者左手握住病人穿刺手的手指,使病人手背皮肤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被动牵拉绷紧,形成前臂和手背、手背和手指两个弯曲,这样既克服了病人握拳时指掌关节高于手背皮肤妨碍穿刺进针角

3、度的缺点,又有使血管充盈、显露、固定之优点,更易于穿刺成功[1]。  1.2局部血管扩张法  1.2.1局部热敷扩张血管法局部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使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张秀兰等[2]选用热敷局部静脉穿刺法与常规静脉穿刺法对515例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了静脉穿刺的对比观察。结果表明:热敷大隐静脉穿刺成功率为97.3%,桡静脉为94.52%;常规法大隐静脉穿刺成功率为78.38%,桡静脉76.71%,认为热敷静脉穿刺法简便易行,成功率高,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1.2.2局部药物涂擦扩张血管法对周围静脉显露不

4、明显,血管痉挛穿刺困难患者,李波[3]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涂在手背上,并湿热敷局部3min左右,表浅小静脉迅速充盈,经36例临床观察和仪器检测证实,此法能使静脉直径明显增加,血管充盈度增强,且无过敏反应发生。王淑红[4]等选择64例周围静脉穿刺困难的病人,其中70岁以上行化学治疗3个疗程的肿瘤病人36例次、5个月~2岁的婴幼儿60例次、其他病人12例次。用消毒干棉签蘸取阿托品注射液适量,涂擦穿刺局部皮肤8~12次,2~5min后观察结果并统计一次成功率。一次成功率100%、62.5%、100%。文章指出婴幼儿、青光眼、心血管患

5、者、高热抽搐、烦躁者应慎用。杨雪芳[5]等应用复方山莨菪碱,涂擦于100例静脉血管状况不良者,涂药后局部皮肤发红及静脉充盈例数显著增加,穿刺时疼痛例数减少,一次穿刺成功例数显著增加。  1.3手指推、压促进血管充盈法汪丽华[6]等用大拇指轻按欲穿刺的静脉,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推行3~5cm,嘱患者用其对侧拇指按压固定静脉后,再用拇指在被固定静脉远心端(离穿刺点3~5cm)向近心端推行,以达到静脉充盈的目的,该法与压脉带固定法比较,效果优于压脉带固定法。  1.4其它使血管充盈的方法张小群等[7]研究发现,当患者的浅静脉难度评分值高

6、时,所有护士都会相应延长选血管时间,并可能选用以下方法促进血管显露:(1)延长细小浅静脉扎止血带时间;(2)穿刺前给予穿刺面拍打,使血管充盈;(3)能活动的患者让其肢体下垂、甩动,或扎止血带后让患者反复握拳、松拳,使血液在局部支流,促进血管充盈;(4)患者呈半坐位或坐位,上肢下垂扎止血带;(5)扎止血带60~90s,用左手食指轻揉待穿刺血管10s,手指离开瞬间立即进针。  2使用止血带的技巧  止血带的使用是周围静脉输液最重要的辅助工具,它能阻断血流,使血液充盈,宜于穿刺。充分利用止血带的作用,掌握止血带的使用技巧,可以提高穿

7、刺成功率。  2.1扎两根止血带法王焰[8]报道对不能配合握拳的儿童、肢体瘫痪患者、明显水肿和肥胖难以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用两根止血带,上下相距约15cm,捆扎肢体,1min后松开下面一根止血带,这时该部位看到靛蓝色的静脉,利于穿刺。临床应用478人次,一针见血率达97%。  2.2止血带结扎时机及技巧肢体结扎止血带后只有完全阻断表浅静脉的回流,肢体远端的静脉充盈度才能达到最佳状态。刘卓等[9]提出止血带的捆扎位置一般离穿刺点10~15cm,压力在10.7~16.0kPa为佳。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指为限,且扁状止血带较圆管形更科学

8、。李蔓玲[10]认为扎止血带40~120s为最佳时间。  3进针角度选择的技巧  席冠华[11]对血管粗而明显易固定者,应以20°角正面或旁侧进针;对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滑动者,要左手拉紧皮肤以固定血管,以30°角从血管右侧快速进皮刺入血管易成功;脱水或血管充盈不足的患者,先采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