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初三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412初三语文试题含答案

ID:2052849

大小:8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14

201412初三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1412初三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1412初三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1412初三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1412初三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12初三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济南市语文期末测试题本试卷共6页,四个大题,22个小题,12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18分)1.默写。(共7分,每小题1分)A.▲,在河之洲。(《诗经·关雎》)B.▲,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C.▲,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D.欲为圣明除弊事,▲。(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E.毅魄归来日,▲。(夏完淳《别云间》)F.人恒过然后能改,▲,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G

2、.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挑衅(xìn)  荫(yīn)庇   谀(yú)词 鲜(xiǎn)为人知B.叱咤(zhà)哂(shěn)笑慰藉(jì)锲(qiè)而不舍C.嗤(chī)笑襁(qiǎng)褓 拮(jié)据(jū)气冲斗(dòu)牛D.倔(jué)强  褴(lán)褛(lǚ)恣(zì)睢(suī)戛(jiá)然而止   3.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相形见绌莫衷一是   吹毛求疵 抢词夺理B.断壁残垣根深蒂

3、固 怒不可遏   黯然失色C.合辙押韵相得益彰振撼人心心无旁骛D.销声匿迹 粗制烂造  眼花缭乱顾名思义4.请选用恰当的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下面的病句。(2分)换用号增补号删除号调位号评判一个国家不应看它如何对待地位最高的民众,只要看它如何对待穷人或一无所有的人。(曼德拉)5.名著阅读(5分)这柳树的根仿佛就没有须子,刨了那么大一个坑,树根都露出一大截来了,还未见到须子。【A】很疑惑:能弄到柳树须子吗?但【B】不疑惑,只管一个劲地去刨,头上出了汗,他把帽子扔在地上,头在冷空气里,飘散着雾状的热气。他把棉袄也脱下了。  总算见到了柳树须子

4、。一撮一撮的,像老头的胡子。  【A】说:“这一棵柳树的须子,就够了。”  【B】说:“不够。”因为【B】-8-在挑这些柳树须子时很苛刻。他只要白嫩白嫩的,像一条条细白的虫子一样的须子,黑的,或红的,一概不要。一棵柳树,他也就选一二十根。  【B】穿好棉袄,戴上帽子,扛了镐,又去找第二棵柳树。⑴上面文段节选自作家▲的《草房子》,人物B是▲。(2分)⑵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人物B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一)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

5、促织①,夜深篱落②一灯明。注解:①促织:蟋蟀的别称。②篱落:篱笆。6.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所表现的内容。(不少于50字)(3分)7.下面各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B.拟人的手法。“一“送”一“动”,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这些物态声情的诗句,似乎把读者带进了一种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惆怅满怀。C.三、四句写儿童挑促织,表面上看似乎与“客情”无关,实际上是以乐景写哀,用儿童的快乐——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

6、孤独和愁思。D.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二句写自然环境,三、四句写生活场景。流露出忘乎所以、得鱼忘筌之意。(二)愚公移山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

7、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2分)①始一反焉反:▲②吾与汝毕力平险险:▲-8-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A.下视其辙其如土石何?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王之蔽甚矣C.以君之力固国不以山溪之险D.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10.用现代汉语翻

8、译下面的句子。(3分)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11.文章是怎样刻画愚公这一主人公的?联系文章内容,谈两点即可。(4分)(三)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