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结尾的特色意蕴

小说结尾的特色意蕴

ID:20532684

大小:35.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13

小说结尾的特色意蕴_第1页
小说结尾的特色意蕴_第2页
小说结尾的特色意蕴_第3页
小说结尾的特色意蕴_第4页
小说结尾的特色意蕴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说结尾的特色意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说结尾的特色意蕴(这样安排结尾有何作用)【了解结尾类型】小说的结尾多有以下几种:以结局为结尾,以景物描写作结,以人物心理描写或行为神态描写作结等。下面就从这三种结尾的角度举例分析其各自的特色。【方法指导】一、小说不同结局的作用(1)出人意料的结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欧﹒亨利式”。①先答出哪些是意料之外的(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效果是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再答在情理之中的部分。即要答“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

2、在情理之中;点出文章中的伏笔来。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项链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伏笔,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2)悲剧结局的答题术语和角度。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边城》结尾“也许明天就会回来,也许永远都不会回来”凸显了人物封闭的内心世界。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也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死的原因。(3)

3、大团圆结局的答题术语和角度。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这样的结局的作用:①从表达效果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②从主题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二、以景作结的结尾的作用或特色1、暗示情节发展/故事的结局,升华深化文章的主题/情感,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空间;2、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形成首尾圆合之势,首尾呼应。3、照应题目4、烘托人物形象5、升华/深化主题注意:可以回顾参照“景物描写在结尾的作用”的答题思路和

4、术语【例题】2015安徽卷《蓑衣》张炜参见《考前三个月》第72页(原文)她来到芦青河湾了。 月光下,河湾的浅水处一片油绿。那柔软细长的草叶儿像人工整出的一般齐、一般好,茂盛极了。 “啊!蓑衣草……多么好的蓑衣草啊!”她在心里说。14、小说最后两个自然段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两个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案展示:(1)结构上①最后两段用景物描写和人物内心独白收束全文,写出蓑衣草长势良好,照应了上文达子的建议,暗示情节发展,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空间;并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形成首尾圆合之势。②呼

5、应前文且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结尾照应小说标题,并与前文对蓑衣的多处描写和达子的编蓑衣的建议形成呼应,同时使读者心中对小格的未来充满想象。(2)主体思想上①思想内容上,使小说主题得到深化,通过对蓑衣草的赞美,体现出人们对传统事物的重新认识。表现了当时农村青年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②蓑衣草长势良好,暗示小格一家生活状况必将改变,预示农村生活的美好的前景,升华了文章主旨。(3)烘托塑造人物上①将小格的情感表现得更为充分,通过对蓑衣草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小格对达子的佩服、依赖与朦胧的爱意。②人物形象上,使小格的形象

6、更加丰满。小格纯朴勤劳而又自尊敏感,结尾隐含着她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显示出她乐观自信的一面。(4)此段特有的艺术手法上艺术手法上,所描绘的蓑衣草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油绿、柔软、茂盛的蓑衣草象征了新时期农民美好的新生活,象征了小格与达子之间萌发的美好情感,象征了小格和达子身上具有的人性美。注意:任选两个角度即可。三、以人物心理描写或行为神态描写作结的作用1、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矛盾的心理2、烘托/丰满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3、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暗示故事的走向。4、含蓄表达主题【例题】2011年山东卷的《审丑

7、》(严歌苓)(原文)“你是曾大爷的什么人?”那人问。  “朋友。”无定答。  “也认识他孙子小臭子?”  “对。”  “他真对他爷爷那样好?”  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21、小说结尾处“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全文的故事情节来揣摩人物心理。曾大爷曾向街坊夸赞孙子孝顺自己,面对街坊的求证,了解实情的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有对闲人的话感到意外,还有对小臭儿不孝敬爷爷这一行为表

8、示厌恶,又不忍戳破曾大爷的谎言;既有对曾大爷的同情,愿意替他隐瞒真相,又有对审丑社会的批判。“停了好大一会儿”显示人物内心的迟疑和矛盾。分析人物此时的心理要多方位、多层面地联系人物关系和小说的主题。【答案】反映了无定的复杂矛盾心理。无定对闲人的话感到意外,在同情老人的同时,还是理解了他的一片苦心;无定憎恶小臭儿的不孝(或“忘恩负义”),却仍愿意为这个淳朴的老人隐瞒真相。【特殊提问方式的答题思路指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