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论诗》练习(附答案).doc

《夜雨寄北》《论诗》练习(附答案).doc

ID:20554188

大小:4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1

《夜雨寄北》《论诗》练习(附答案).doc_第1页
《夜雨寄北》《论诗》练习(附答案).doc_第2页
《夜雨寄北》《论诗》练习(附答案).doc_第3页
《夜雨寄北》《论诗》练习(附答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夜雨寄北》《论诗》练习(附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一、《夜雨寄北》(李商隐)(一)、作者作品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在晚唐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最高,和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也是唐代诗人中的“三李”之一(李白、李贺)。尤其是他的爱情诗,最为人传诵,他对后代诗人及词人的影响很大。主要名篇有:《登乐游原》、《无题》、《夜雨寄北》等。 《夜雨寄北》,诗题也作“夜雨寄内”,“内”即其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

2、按“寄内”来解读,似乎更确切。 (二)、主题点击通过诗人寄给妻子的复信,虽归期难以约定,但诗人想像中的他日相逢,烛光下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定会给“问归期”的妻子以慰藉,展示了彼此相思之意。(三)、美点聚焦“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蕴含的一个成语是剪烛西窗。用想象未来团聚的欢乐,来反衬今夜离别的相思之苦,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 (四)、内容赏析(原文略)1、文学常识填空: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____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李商隐)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

3、的字的意思。①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_____②却话巴山夜雨时[却]:__;[话]:_____①何时能够②再回叙;3、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D)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4、《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君问归期未有期,巴

4、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5、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思念朋友,渴望团聚。6、“君问归期未有期”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夫妻间的关怀、思念以及作者对妻子的歉意。7、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8、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词,用

5、词准确,富于动态感。9、“秋”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两个期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漂泊在外的寂寞。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10、诗中两次提及“巴山夜雨”,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第一个“巴山夜雨”是写实,渲染凄清寂寥的情调;第二个“巴山夜雨”是写虚,是想象与妻子团圆,突出重逢的温馨和愉悦。11、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团聚的北方(长安)。1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这首爱情诗描写

6、巴山夜雨景象和诗人对妻子的思念,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例如:“何当共剪西窗烛”一句体现出主人公当时急切回家见妻的心情,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闷、孤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二、《论诗》赵翼(一)、作者作品赵翼(1727年(丁未年)~1814年(甲戌年)1月10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

7、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二)、主题点击此诗要旨在于说明文学创作的时代性,而非贬低李杜的诗篇的杰出成就,说明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风骚。(三)、美点聚焦“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每个不同的时代,都会人才輩出,展現其智慧,创作不朽之作,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各领风骚几百年。这里,诗人一反传统的诗论观点,以事物发展并不断变化的规律,提出了自己的全新的观点。 (四)、内容赏析(原文略)1、根

8、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1)赵翼《论诗》一诗中说明文字创作应有时代感和创造性的两句是: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2)翼《论诗》一诗中与“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含义相同的诗句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诗歌第一句中的“李杜”分别指谁?第四句中的“风骚”又指什么?“李杜”分别指:李白杜甫“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这里指在文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