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民间美术欣赏——土家族吊脚楼

湘西民间美术欣赏——土家族吊脚楼

ID:20554435

大小:5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3

湘西民间美术欣赏——土家族吊脚楼_第1页
湘西民间美术欣赏——土家族吊脚楼_第2页
湘西民间美术欣赏——土家族吊脚楼_第3页
湘西民间美术欣赏——土家族吊脚楼_第4页
湘西民间美术欣赏——土家族吊脚楼_第5页
资源描述:

《湘西民间美术欣赏——土家族吊脚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湘西民间美术欣赏——土家族吊脚楼刘俊吉首大学美术学院一、土家族吊脚楼概述湘西土家族民居的外部造型丰富多彩、自由灵活。步入湘西土家族村寨,展现的是一幅长长的画卷:层层重叠的马头墙高低错落,掩映在绿树青山与蒙蒙雾气之中,有凌空欲飞的气势;轻灵秀美的吊脚楼,或融合在奇峰怪石间,或依附于河滩溪水旁,透出一分温文尔雅的气质;乱石交错的石墙面,笔直高耸的保家炮楼,雄浑古拙,显示出原始的粗犷与古朴…一所有这一切都依恋在湘西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融合在大自然之中,显示出对自然的崇拜和原始的浪漫色彩。只要提起湘西土家民居,人们

2、会自然地联想起吊脚楼,它几乎成为湘西风土建筑的代名词,是湘西民居之精华所在。吊脚楼因为其别具一格的造型而产生了独特的魅力。它既体现了湘西风土建筑的清新秀美,舒展大方,又反映出民居形式中的古朴粗犷及其原始的野性。吊脚楼这一形式,很好地反映了湘西风土建筑构图上的自由灵活和浪漫情趣,要研究湘西土家族建筑形体外观,吊脚楼无疑应列为重要的课题。吊脚楼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有人认为它是由最古老的居住形式—一巢居演变而来的。据历史工介绍,湘西早在周朝以前便已形成吊脚楼。在此以前,湘西少数民族先民由于经常受害于洪水

3、、野兽、虫蛇,居住方式由洞穴进入森林,由地面改为树上,构木架巢,由此开始了巢居生活。韩非《五蠹》中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这里所谓的“构木为巢”,也就是利用自然树木搭建窝棚或可供居住的巢居。有巢氏使人们有了这样的安居之所,所以人们推举他为首领,这便形成了部落。随着部落的发展,受到在树上搭建巢穴的启发,慢慢地延伸出了在地面用柴草、树枝搭建的巢穴的形式,后来形成了干阑式雏形。随着时间的流逝,巢居形式大约经历了独木槽巢、

4、多木橧巢、桩式干阑、柱式干阑及架空地板的穿斗式地面房屋和楼阁式干阑等几个阶段。土家人选址,大多位于悬崖峭壁之上,因基地窄小,为扩大使用空间,往往向外悬挑,木构架间用葛藤联接,下面用木柱支撑,下不住人,这便形成了架空地板的穿斗式地面房屋和阁楼式的吊脚楼。同时为了行走安全方便,于是在悬挑的一面由藤条做成“丝檐”,类似于直楞式栏杆,这也许就是吊脚楼栏杆的最初形式。现在的吊脚楼与普通平房相联的组合方式,也可以认为是巢居与穴居两个最为原始的建筑形式的融合、折衷与发展的结果。虽说这一观点尚待进一步考证与补充,但吊脚楼

5、从湘西这块土地上产生、繁衍,并深深地扎下根来,受到人们的厚爱,是不容置疑的。此外,吊脚楼对于湘西的阴雾潮湿的气候和山中野兽虫蛇的侵扰也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二、土家族吊脚楼的构造吊脚楼在平面布局中位于正房的一侧或两侧,与正房相垂直,它的开间及进深、屋脊高度及层高均较正房小,其构架一般为三柱四挂、三柱六挂或三柱二挂的穿斗架。如果吊脚楼与正房同时建造,则构造相互连成一体。后来加建的吊脚楼,则可能与正房脱离。其进深一般与正房的次间或稍间的开间同宽,檐口与正房持平,中柱则一般与正屋前金檩同高。吊脚楼的屋顶一般为歇山式

6、,少数为悬山式,坡度与正屋相同。歇山顶的翼角有起翘和不起翘两种,不同地区起翘高度和形式也有所差别。起翘的高度一般按方5斜7原则斜出,翼角平面比正檐平身多出5~7寸。起翘做法是用一个45度的大挑梁将翼角高高托起,翼角檐口的曲线则是用自然弯曲的木料做檐檩而直接形成的,用材巧妙简洁(图1)。翼角的檐口从起翘开始,在挑枋端部钉木板捧檐。捧檐的高度依挑枋端头的高度而定,这样既可防止挑枋外露部分遭雨淋朽坏,又加强了翼角的造型。吊脚楼的廊宽在2尺8寸左右。挑廊的吊柱有吊墩和坐墩两种做法,均由挑枋承起(图2)。吊脚楼底层

7、角部处理,也都是民间做法。一种是似翼角斜出45度,由挑枋支撑角部吊柱。这种做法需将挑枋后尾插入后部柱子或固定在其他构件上,由于需躲开角部纵横向两个挑枋,斜出的挑枋需在二者之下,使得较低的底层空间又降低了一个挑枋的高度,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底层的使用。另一种做法是在角柱之外另设—短柱,支撑斜出的挑枋,挑枋后尾只插入角柱而无需后伸,也有不设角部吊柱,由两侧垂直相交的连枋承托角部的荷重,翼角出挑亦复如此。此种做法较易下垂,结构受力不如前者合理。三、土家族吊脚楼风格及典型案例由于湘西少数民族只有语言而无文字,致使各种

8、历史演变过程的资料极少,因而对各种说法都难以考证。目前所能做的,只是在现存实体建筑资料的基础上,对湘西吊脚楼的形体组合、外观形式、比例、尺度、色彩、质感等方面做粗略的分析。吊脚楼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至今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外观造型相差很大,一种是清新雅致的“挑廊式”,一种是古朴粗犷的“干阑式”。如若它们同出一源,那么究竟从什么时候、在什么力量的驱使下,才导致了这种风格上的分野,尚需探求。1.挑廊式吊脚楼挑廊式吊脚楼是因它们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