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发展低碳经济

资源型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发展低碳经济

ID:20559480

大小:4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3

资源型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发展低碳经济_第1页
资源型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发展低碳经济_第2页
资源型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发展低碳经济_第3页
资源型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发展低碳经济_第4页
资源型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发展低碳经济_第5页
资源描述:

《资源型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发展低碳经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资源型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发展低碳经济Thetransformationofresource-basedcitiesdevelopmentpatterns:developinglow-carboneconomy【摘要】: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资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资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中国资源消费的高碳特征给我国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尤其是资源

2、型城市的转型势在必行,发展低碳经济,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低碳经济转型模式淮北转型金融支持2003年,英国发表《我们资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资源白皮书指出:“低碳经济”,是以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从传统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桥梁,是资源技术创新与制度的创新与发展观的改变,因此走低碳经济的发展路线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

3、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一、资源型城市概况所谓资源型城市,是指因资源开发而兴起,资源型产业占主导或支配地位的城市。资源型城市的资源特指不可再生资源,即传统意义上的资源。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包括以下方面:首先,资源型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群体,具有一般特征。如拥有某种比较富足的自然资源,一般多为煤、石油、矿产资源,如钢铁、有色金属等,并且存在依资源而生的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竞争力弱,就业矛盾突出的问题。其次,资源型城市具有生命周期。资源型城市的生命

4、周期依赖于资源的开发和初加工,具体表现为四个阶段:城市开发初期、城市迅速发展期、城市繁荣期、城市衰退期。资源开发初期,城市发展较慢;增产期是采掘业大发展的时期,产量不断上升,而生产成本基本保持稳定,主导产业的大发展推动城市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稳产期是资源开发的鼎盛时期,由于开发难度提高和管理成本增加等原因,造成生产成本开始上升;衰退期是矿产资源面临枯竭,产量大幅下降,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采掘业和资源加工业开始迅速萎缩要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结合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周期性

5、,适时地推进产业转型和完善城市功能。资源型城市是中国资源和重要矿产资源供应的主体,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柱和先导作用。但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基本上实施的是资源导向战略,走以掠夺式开采资源、出售资源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子,致使资源型城市在经历了投入—成长—成熟的发展阶段后,出现了资源衰减、结构失衡、经济危困以及环境急剧恶化的态势。因此,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资源型城市在为国家发展提供资源产品的同时,也需要转变城市发展思路,努力寻求科学发展的新路子,这已成为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一

6、个现实而又紧迫的战略任务。二、资源型城市转型存在的困难资源型城市本身资源富足,通过资源的使用,可以很容易的带来经济的发展,然而其对资源的依赖性难以摆脱;资源型城市一般都有较差的制度安排;资源型城市配套设施差,例如人口素质、科技创新、基础设施都较落后。这些都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困难的影响因素。资源型城市转型应着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作为转型目标。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第一,部分地区产业

7、转型后并没有走上集聚化的发展道路。第二,部分地区即使想培育和发展产业集聚,但没有意识到资源枯竭型地区发展产业集聚面临的特殊背景,导致资源型城市转型后缺乏持续发展动力,转型期后再度陷入发展缓慢的泥沼。第三,政府政策效果不明显。招商引资、培训、鼓励创业、请外脑对具体项目进行监督管理等各种方案实施的总体效果不佳。三、资源型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一般途径低碳经济背景下资源型城市发展一般路径为:合理引导资源型产业的退出,采取适当的产业转型模式,首先是把资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高碳产业的上、下游产业

8、“低碳化”;其次是调整高碳产业结构,逐步降低高碳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在GDP中的比重,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最终使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逐步趋向低碳经济的标准。选择与培育新兴主导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具体可分为:第一,接替产业。寻找资源型城市其它污染少、低耗能的接替产业。走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同时注重少而精产业循环系统,提高产业间的互补性和相互支撑性。第二,产业结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