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前夜的政制与宪法讨论

抗战前夜的政制与宪法讨论

ID:20562021

大小:62.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13

抗战前夜的政制与宪法讨论_第1页
抗战前夜的政制与宪法讨论_第2页
抗战前夜的政制与宪法讨论_第3页
抗战前夜的政制与宪法讨论_第4页
抗战前夜的政制与宪法讨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战前夜的政制与宪法讨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抗战前夜的政制与宪法讨论自1933年12月起,胡适和《独立评论》的同人们讨论政制问题,参与者包括蒋廷黻、吴景超、常燕生、丁文江,以及在《东方杂志》撰文的钱端升等人,他们从1934年1月起为《大公报》写“星期论文”。讨论断续将近一年,胡适在12月9日为《东方杂志》撰写的《一年来关于民治与独裁的讨论》,可以看作是他的一个小结。在逐一反驳了蒋廷黻、钱端升等主张专制或独裁的观点之后,胡适说:“在这一年中,有一个很奇怪的矛盾现象:一方面是党部人员公然鼓吹‘领袖独裁政治’,而一方面又是政府郑重地进行制定宪法的工作,

2、正式开始所谓‘宪政时期’。已公布的宪法草案,是经过一年的讨论与修正的结果,这几天就要提交五中全会去议决了。然而‘领袖独裁’的喊声并不因此而降低。”他注意到此前10月20日北平出版的《人民评论》第57期有《斥胡适之自由思想》,就公然主张领袖独裁制。同一期另有《为五全大会代表进一言》一文,其中建议:“即由党产生党魁以宣布独裁,既不必再循训政之故辙,亦不必急于召开空洞无物、徒供军阀政客贪污土劣利用之国民大会。”正当他为此感到不解之时,11月27日,汪精卫、蒋介石联名通电全国,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盖中国今日之环

3、境与时代实无产生意、俄政制之必要与可能也。”同日,蒋发表答复日本《大阪每日新闻》记者的谈话中也明确:“中国与意大利、德意志、土耳其国情不同,故无独裁之必要。”那一刻,汪、蒋握手言和、公开承诺不走独裁之路,至少给他带来一些小小的鼓舞。民主与独裁的讨论此文还未刊出,另一轮民主与独裁的讨论又在《大公报》揭幕,这一天胡适发表了《汪蒋通电里提起的自由》,“国内问题取决于政治,不取决于武力”,“人民及社会团体间,依法享有言论结社之自由。但使不以武力及暴动为背景,则政府必当予以保障而不加以防制。”对于汪蒋通电里提出的

4、这些原则他深表赞赏,认为通电中用“不以武力及暴动为背景”一语,要比宪法草案中用“依法”和“非依法律”一类字样清楚多了。他自然而然地想起了汪、蒋通电前后几天,就有无制服、无公文的人员到北大东斋搜查并在路上拘捕学生,清华文学院长在办公室被无公文的人员拿出手枪来逮捕。老朋友丁文江读了此文和他在《东方杂志》上的文章,1934年12月18日在《大公报》发表《民主政治与独裁政治》一文,他不同意胡适关于“民主宪政只是一种幼稚园的政治制度”的说法,认为“在今日的中国,独裁政治与民主政治都是不可能的,但是民主政治不可能的

5、程度比独裁政治更大。”丁文江直言:“汪蒋两先生尽管通电来说独裁政治不是必要,而事实上国民政府何尝不是变相的独裁,不过不是蒋廷黻、钱端升两先生理想的独裁而已。岂但我们的政治没有脱离革命的方式,我们的国家正遇着空前的外患,——不久或者要遇着空前的经济恐慌。在没有渡过这双重国难以前,要讲民主政治,是不切事实的。”因此他主张往“新式的独裁”路上努力,第一步就是“放弃民主政治的主张”。这当然是胡适不能同意的。这一轮的讨论比上一轮要深入,吴景超、张奚若、丁文江等见解不同的文章在《大公报》作为“星期论文”发表,有的由

6、《独立评论》转载。《国闻周报》《独立评论》也刊登了张佛泉、陶希圣、陶孟和、陈之迈、吴景超等人的讨论文章。12月30日,吴景超发表《中国的政制问题》,清晰地将这个问题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中国现在实行的是一种什么政治?是独裁政治还是民主政治?这是一个事实的问题。第二,我们愿意要有一种什么政治?这是一个价值的问题。第三,怎么就可以达到我们愿意要有的政治?这是一个技术上的问题。”对这三点,他的看法是,“中国现在的政治,是一党独裁的政治,而在这一党独裁的政治中,少数的领袖占有很大的势力。”他认为这一点不单在野的

7、人有许多这样看,就是在朝的人也是同意的。“关于第二点,因为包含一个价值问题,所以意见就分歧了。”他表示与胡适一样赞成民主政治,“我个人赞成民主政治的理由是很简单的:第一,民主政治是理智的政治,谁能够说服大众,谁就可以当权;第二,民主政治是自由的政治,我们的主张,无论是赞成政府,或反对政府,都有充分发表的机会;第三,民主政治是和平的政治,假如我们对于政府不满意,可以提出我们的主张来,以求民众的拥护,假如民众赞成我们,我们便可上台,不必流血,不必革命;第四,民主政治是大众的政治,凡是公民,都有参政的权利与义

8、务,民众与政治,可以打成一片,没有统治者与被治者的分别。”据他观察,“中国的智识阶级多数是偏向民主政治的,就是国民党在理论上也是赞成民主政治,不过觉得实行民主政治还没有到时候就是了。”对于技术上的问题,他认为,要努力在中国的环境中培植民主政治的条件,“这是和平的——同时却是很吃力的——工作,大部分可以用教育的方式完成的。”如何用教育方式来完成?他没有展开。“国内问题取决于政治”1935年1月20日,陈之迈在《独立评论》发表《民主与独裁的讨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