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毛氏传疏》文献研究综述

《诗毛氏传疏》文献研究综述

ID:20562736

大小:52.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13

《诗毛氏传疏》文献研究综述_第1页
《诗毛氏传疏》文献研究综述_第2页
《诗毛氏传疏》文献研究综述_第3页
《诗毛氏传疏》文献研究综述_第4页
《诗毛氏传疏》文献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毛氏传疏》文献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诗毛氏传疏》文献研究综述摘要:《诗毛氏传疏》是清代学者陈奂研究《毛传》的专著,在清代《诗经》学史上存秉要的地位。不知为何,近人对其关注度不高,研究成果颇少。我们综述《诗毛氏传疏》的相关文献,以便于后来者研究。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匕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诗毛氏传疏》陈奂陈奂(1786—1863),字硕甫,号师竹,又号南园老人。咸丰元年(1851),举孝廉方正。师从江沅、段玉裁

2、。所交皆一?r学界名流,如高邮王氏父子、栖霞郝懿行。一生治学不断,生前所创颇丰,尤以研究《诗经》见长。因著《诗毛氏传疏》(以下简称“《传疏》”),为后世列作清代《诗经》学三大家之首。梁启超云:“嘉道间,才先后出现三部名著:一、胡墨庄《毛诗后笺》;二、马元伯的《毛诗传笺通释》;三、陈硕甫的《诗毛氏传疏》。胡、马皆毛、郑并释,陈则专于毛;胡、马皆有新解方标专条,无者阙焉,陈氏则纯为义疏体,逐字逐句训释。……但《毛传》之于训诂名物,本极矜慎精审,可为万世注家法程;硕甫以极谨严的态度演绎他,而又常能广采旁征以证成其义,极洁?舳?极通贯,真

3、可称疏家模范了。”[1]由是可窥陈奂《传疏》在清朝《诗经》学之“一斑”地位。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学界研究多集中于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魏源及方玉润,对陈奂的关注则较少。《传疏》研究多以分析体例为主,而对其版本、引文内容、校勘方面的论述不多。(一)据查,关于《传疏》的论述散见于各家零星片语中,研究者需要翻检大量资料,工作景较大且不易通观。为便于研究者更好地把握《传疏》研究现状,现将相关文献综述如下:研究《诗毛氏传疏》的专著不多,只找到三部,即《陈奂研宄论集》[2](以下简称“《论集》”)、《陈奂交游研究》[3]及《陈奂之

4、〈诗经〉训诂研究》[4]。通读《论集》后,脑中即现三大板块:第一部分为传记年谱。该部分汇集关于陈奂的所有传记资料,利于读者对前人评述的了解。各篇传记内容大体相同,仅存详略之分。通过记传者或精简或生动的描述,陈奂不再是一位只存活于书本中的历史人物,而是一位活生生、立体的人物。第二部分收录2000年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论文。在充分了解截止到20⑻年《传疏》研宄情况后,再去搜寻之后的资料,不仅提高Y效率,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使我们对《传疏》研究呈阶梯上升式的认识。第三部分为附录,主要收录陈奂同师友的往来书信,以此为途可一探陈奂的思想及治学方

5、法。柳向春先生[3]在搜寻陈奂与友人交往的大量书信后,以分析陈奂交游为主要内容,将陈氏求学历程设为经,以对陈奂有较大影响的几位师友设为纬,为我们详尽展现陈奂一生,凸显其在清代学术中的重要地位。全书十一章,大致可分为三大块:1.前四章详尽考察陈氏交游;2.第五到第九章着重分析与陈奂交往极密切的学者;3.最后两章主要反映陈奂与门下诸弟子的交往活动。书后附《陈奂交游年谱》及《陈奂著述概述》两文,利于快速搜寻所需内容。《陈奂著述概述》中罗列柳氏搜寻的所有《传疏》版本。林慧修先生[4]巾陈奂治学入手,理据结合,分析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对陈

6、氏治学,尤是对《诗毛氏传疏》编撰的影响。由训诂角度探究陈奂治《诗》方法,间论《传疏》对名物制度的考辩。第一章附录部分涉及《传疏》版本的考辩,研究者可供一观。(二)直论《传疏》的论文不到20篇,大致可?⑵浞治?对《传疏》体例、注音、版本、训诂、影响及与他书进行比较几个方面。对《传疏》体例进行分析的存苏瑞琴和朱建山两位。苏瑞琴的硕士学位论文[5]主要对《传疏》体例进行分析。《〈诗毛氏传疏〉的校勘方法》[6]及《试论〈诗毛氏传疏〉之通假》[7]均从其论文中摘出。与苏文论述角度相似的有朱建山《〈诗毛氏传疏〉释例》[8]—文。朱文从归纳阐发

7、《毛传》的方法与成果、分析虚词的训释体例和考察校勘的内容与方法等三个方面出发,分析《诗毛氏传疏》体例。我们知道,音、形、义在解说《诗经》时难以分开,从某种角度看,陈奂《释毛诗音》同《传疏》紧密相连,由此二书可直观陈奂上古音之构建。再者,《诗毛氏传疏》是一部训诂力作。陈氏受学于江沅及段玉裁,又与王念孙、王引之交好,其治学精通文字、训诂,对音韵方面的内容也有自己独到之处,《传疏》中常出现“于音箸义”、“同声通用”、“谐声会意”、“声义皆同”等语,这就要求研究者对音韵方面的内容存较多了解,朱莹的学位论文《陈奂〈毛诗〉音注研究》[9]就以

8、陈奂《释毛诗音》之音和《诗毛氏传疏》之义为研宄对象,探讨陈奂注音的特点。朱莹认为陈氏继承与发展其师段玉裁的上古音观点。继承方面,二者均认为“古端组与知组相混、章组与知组相混、照二归精、影目独立、匣母与牙音相混”,“之、支、脂三分;真、文分立;冬、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