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侵犯商业秘密罪

论侵犯商业秘密罪

ID:20563775

大小:138.50 KB

页数:103页

时间:2018-10-13

论侵犯商业秘密罪_第1页
论侵犯商业秘密罪_第2页
论侵犯商业秘密罪_第3页
论侵犯商业秘密罪_第4页
论侵犯商业秘密罪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侵犯商业秘密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侵犯商业秘密罪时间:2011-04-1513:35  作者:周映彤  新闻来源:正义网  〔摘 要〕自九七年以来,立法界对侵犯商业秘密罪先后于2001年、2004年、2007年、2010年出台过两个司法解释,两个追诉标准规定,平均每三年修改一次;与此同时,司法实践中如何把握商业秘密犯罪构成要件,如何界定商业秘密的犯罪特征,如何判断侵权,如何认定重大损失,均有争议和疑难之处。事实上,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疑难、争议远不止以上这些,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尚有一些未引起人们深入思考和探讨之处,例如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取证指引、采信规则、举证责任分配,侵犯商业秘密侦诉审证据衔接以及

2、程序上的“三审合一”等问题均未得到充分的探讨,因此笔者将试图就这样一个常讲常新的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课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侵犯商业秘密 犯罪构成 证据标准 三审合一  绪言..  侵犯商业秘密罪作为九七年刑法修订的新增罪名,在过去的十三年里处于每隔三年出一次司法解释或被修改一次追诉标准的状况,是一个被法律界认定为新型而又疑难复杂的罪名。认定“新”首先因为商业秘密这个概念明确纳入并作出法律界定的时间新,即在1993年的《反不当竞争法》才正式明确商业秘密的概念,此前是以国家秘密的组成部分或以科学技术秘密、技术成果的名义出现在民法,附属刑法和司法解释中;认

3、定“新”还在于司法实践中因涉及不同的行业,每一种技术信息或经营信息能否认定为商业秘密都可能有不同的认定判断难点,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经济间谍技术的日益发展,侵权的手段也不断翻新。可以说:侵犯商业秘密的每一个案件都是‘全新’的,全新的领域,全新的概念、全新的判断。..  至于该罪名适用时的疑难复杂,似乎也是司法界公认的。例如商业秘密司法鉴定中出现的多头鉴定、重复鉴定现象该如何采信?举证责任该如何分配?重大损失该如何计算?侵权行为该如何界定?均存在重大争议和疑难之处。综观《刑法》400多个罪名,像侵犯商业秘密罪这样横跨不同的行业领域却又使用同一条法律规定;只有一个概念界定却

4、有不同种类的司法鉴定;只有一个犯罪构成要件却有如此多的争议和疑难的罪名是不多见的。这样一个富有争议、挑战的罪名促使笔者对其观察并展开研究,当然真正让笔者愿意提笔写下这篇论文的原因和背景还在于笔者所处的这个时代和这个城市。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产权已然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当今世界全球已进入一个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的衰退尚未结束,经济发展中的合作深化和摩擦多发均不可避免,这就给知识产权领域尤其是法律的保护带来压力和挑战。笔者所处的深圳市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特区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正大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崇尚和鼓励自主创新。随着高科技产

5、业群的崛起,成长出华为、腾讯、中兴、比亚迪等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高新企业,涌现出大量富有成长性的中小科技型企业。然而,由于侵犯商业秘密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立法的模糊和滞后,企业在核心知识产权受到侵害寻求刑法保护时遇到很多困惑,自主创新力和积极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司法实践中一方面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没有及时有效地制止和惩处,严重损害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因刑民证据衔接、判定标准不一等问题又使得有些本应通过民事诉讼手段解决的案件不恰当地升格到刑事保护的范畴。为避免上述商业秘密刑事保护不力或保护过度的两种不良倾向,对侵犯商业秘密建立起能动司法和适度保护的机制是必要

6、的。..  因此,加强对商业秘密的刑事法律研究和探索必须引起司法界、理论界乃至社会各界的重视。在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圳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环境下,对侵犯商业秘密罪进行理论和操作层面的可行性研究,有益于均衡知识产权的刑事法律保护力度,从而使司法保护与科技发展、文化创新的现实需求相适应;与当前经济结构转型的内在需求相适应;与时代发展的阶段性需求相适应。  本文采取以典型个案剖析的方法对侵犯商业秘密罪进行系统研究,厘清侵犯商业秘密罪在立法上的缺失,在诉讼程序上的缺失,在司法中打击不力或保护过度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达到均衡和适度保护的目的。  第一章侵犯商业秘密罪在司法实

7、践中的现状和问题  第一节对侵犯商业秘密罪司法处理的现状特征及原因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间技术合作增加,包括侵犯商业秘密罪在内的知识产权罪呈现出较强的区域性特点。深圳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在过去的5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从2005年的4885.3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8507.8亿元,2009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6%,专利申请量达到42279件,每万人专利及发明专利授权量均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1〕,创新能力可以说全国领先。与之相对应的是,受利益的驱动,现实生活中有大量侵犯知识产权包括商业秘密的现象,但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