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确山县竹沟:抗战中原支点

河南确山县竹沟:抗战中原支点

ID:20563974

大小:3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3

河南确山县竹沟:抗战中原支点_第1页
河南确山县竹沟:抗战中原支点_第2页
河南确山县竹沟:抗战中原支点_第3页
资源描述:

《河南确山县竹沟:抗战中原支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河南确山县竹沟:抗战的中原支点 忘记历史是背叛,忘记未来是不智。  60年前的今天,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公布——日本实行投降,欢呼声、鞭炮声、汽车喇叭声、解除警报声组合成欢庆抗战胜利的交响乐,往日面带愁容的同胞拉手、拥抱、跳跃,高喊“胜利了!”“鬼子投降了!”  60年后的8月13日,郑州经八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院的五楼,年近花甲的王雷生,用手轻轻指了指保存如新的《竹沟美名》一书中父亲的照片,他和书中与他对望的人看起来都是那样的平凡,然而,他开口了,“我想让人们和子孙记得,有一个地方,有些人,和这个日子有关。”  (提示:王雷生,是曾历任中共

2、确山县县委书记、豫鄂边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民运部副部长、河南省副省长等职,参加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制作的王国华同志的儿子。王雷生曾在河南省邮电管理局工作,退休5年以来,他致力于弘扬革命历史,并为确山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开发而奔波。)  这个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的长者,没等我提问,便和蔼地开始了自己的开场白:我叫王雷生,是老八团第一任政委王国华的儿子。河南人在抗日战争、甚至中国解放战争的进程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河南人,协调了抗战胜利的节拍,我想告诉大家一个名词——竹沟。   今报记者:据我所知,您联系我们是为了纪念,在8月15日

3、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哪些是您最想纪念的。  王雷生:确山竹沟,还有从那里走出来的革命先烈们……当然,包括我的父亲。我想告诉大家,8月15这一天,和他们有关。  今报记者:你认为竹沟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能说说您的依据吗?  王雷生:我党先后在竹沟培训了3000多名各级党政军骨干,大大充实了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的力量。同时这里又是新四军成长壮大的重要基地,从1938年3月到1939年11月,中共中央中原局、河南省委(豫鄂边区党委)在竹沟先后派出16批计4800多人,从竹沟东进、南下,发展为新四军的二师、四师、五师,成为坚持华中抗日

4、斗争的主力部队。此外,新四军的三师、七师,都有这里输送去的人员。正因为竹沟的重大革命作用,使国民党顽固派极端仇视,重兵突袭竹沟,制造了震惊全国的“竹沟惨案”。张震将军曾说过,竹沟是中原地区革命的摇篮。  今报记者:是什么动力使您为宣传竹沟而奔走?  王雷生:我的父亲父亲是一个坚持真理的人,在临去世前他曾说:“永远不要忘记过去,忘记光辉的革命历史。”我认为,中华民族不能不振兴经济,但同样,中华民族不能没有一个正确的精神。我有这个义务,把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告诉大家。老区人民在革命中曾流血、流汗,他们不应该被人们忘记。   今报记者:当越来越

5、多的人把时间花在致富上时,您为什么花费这么多时间为了传扬一种精神,您觉得值得吗?  王雷生:我想讲一个故事,我为了推广竹沟,曾去温州,我在那里认识一些称得上很大的老板,他们对我说,有钱的人,我们见得多了,如今,很难见到竟有您这样为传扬历史、帮助根据地人民改善生活而奔波的,我们服您。当这几个温州人被我带到竹沟,对革命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后,看到烈士纪念碑不禁潸然落泪,“真没想到,温州人民有今天,竟然和这么偏僻的山区里如此不知名的一个小镇有联系。”所以,值不值,你说呢?(他很轻松地反问我)  今报记者:战争曾伤害到您的亲人了吗?(王雷声的家人

6、递给我一张“军人家属革命牺牲光荣纪念证”,并告诉我,里屋还有四张)  王雷生:家里有五口人为了革命献身,我的哥哥王俊生,牺牲在湖北战场,两个叔叔,也在三年游击战争中牺牲,此外,奶奶和父亲的前妻,牺牲在抗战中。为了革命,父亲当时已是孤身一人,1949年,父亲娶了我的母亲,有了我,才真正的重新有了一个家。值得欣慰的是,他并不孤单,因为他一共收养了19个烈士的遗孤。  牺牲换来的是尊敬,在“抗大”军政干部训练班毕业大会上,毛主席说,“有人说,王老汉是土匪,我看,如果王老汉这样的土匪再多一点的话,革命成功的日子会再早一点到来,我向王国华同志致敬

7、。”最让人感动的是,毛主席在看戏时,如果看到父亲,一定会把他叫到第一排。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而在抗战中,竹沟就是这样一个发挥着非凡作用的支点)  抗战的中原支点  1927年4月,为了配合北伐军进军豫南,在周恩来的关怀指导下,杨靖宇、张家锋等同志带领确山5万多民众举行了震惊中外的“确山暴动”,建立了河南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创建了确山县农民革命军,开展在确山、汝阳、正阳、信阳边区的游击战争,从而揭开了河南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向竹沟派了一个鬼子小队,这帮

8、鬼子在竹沟奸淫烧杀、无恶不作,我鄂豫边省委和红军采取了困兽战术,“将鬼子运往竹沟的物资统统消灭,一人、一枪、一两棉、一寸布、一粒粮都不放过。”物资的缺乏加上游击队的不断袭扰,鬼子风声鹤唳,最终逃出了竹沟,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